 股东方: A:民营科研机构,拥有本行业的基础专利(申请权)和下一代产品的技术开发平台,主要以知识产权出资; B:国有科研单位,拥有目前产品的应用专利(申请权)和成熟的产品开发能力,以知识产权出资; C:B的职工,核心技术人员,B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实际发明人,零成本出资; D:民营经营机构,拥有本行业一定的生产、销售能力,通过授权许可的方式实际生产、销售B的产品,零成本出资; E:知名创投,乐意掏钱。 各方特点和利益诉求: A:(相对)拥有巨大的政经商资源,(可能)掌控本行业技术的未来,可以单独干,但需等三年、且缺乏商业能力;主导权欲强烈,不控股的事不做;有损声誉、违法的事不做;对生产、经营部分不感兴趣;对上市兴趣一般 B:(上级)地方政府可能要求控股;单位领导两年内换届;单位职工有参股要求; C:有强烈与A合作的愿望,双方携手可确保技术长期垄断,可为其赢得学术地位和名声; D:希望持有较多股权,希望获得新公司总经理职位;个人经营管理能力有欠缺;与B的领导、C之间有经济利益关系,小动作不断; E:与A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跟着A走;重视资金安全;对国有控股有担心;不信任D的能力和操守(A\E在甲地,其他股东方在乙地,相隔千里)。 交易方案: (1)A、B、D、E成立新公司X(发行主体),其中B为第一大股东(相对控股),A为第二大股东(与B差距较大),D、E股权少一些;无形资产通过先现金出资后关联交易的方式进入,创投第一次溢价增资进入; (2)A、C、X成立研究所Y(X参股子公司),其中A为绝对控股股东; (3)Y研发成功新一代产品后,X换股收购Y,后者成为前者100%的子公司;A成为X的相对控股股东,B成为第二大股东;创投第二次溢价增资、转让进入。(如A不能控股,可能另找合作方重头干) (4)等两年后X上创业板。 本案可能的障碍和难点:
(1)两步走是否可行;
(2)国有无形资产评估的价格(缺乏参考案例,政府乐于评高);
(3)研究所Y的股权评估价格(持续亏损,绝大部分资产亦为无形资产);
(4)国有从控股变成参股是否有问题; (5)C涉及国有事业单位职工参股子公司; (6)B的职工众多,不可能全部满足他们的个人利益要求,不排除有少量代持; (7)D可能出现道德风险; (8)所有操作只能是阳谋,不允许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等重大问题。 X的行业、经营特征:
(1)轻资产类,有一定流动资金需求,核心资产为知识产权;
(2)产品供不应求,净利率50%以上,年均营收、盈利增长50%以上,五年后年净利润水平接近10位数; (3)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有较高的产业安全、消除贫困、节约资源等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唯一的问题:
上述交易方案是否可行?有否更好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