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其中重要一条是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这标志着
中国银行[-1.25%
资金 研报]业实施多年的75%存贷比红线即将成为历史。
对于这一消息,市场颇多解读,特别是近日股票连续大跌千点,市场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很多人将这一消息理解为“解放军”前来“救市”的重大利好,是中央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相当于变相降准等等。 我们理解股民希望利好的迫切心情,但本次银行法草案的修订早在酝酿之中,取消存贷比也早在监管层的酝酿之中,这次存贷比的取消本来就在商业银行法修改的计划之中。
了解取消存贷比的意义,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存贷比,准确的说,“存贷比”应该称为“贷存比”,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目前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中国银
行业的存贷比是75%,即银行吸收了100元的存款,只能放出75元的贷款,另外25元必须留存下来。 商业银行法作此规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
金融的稳定性,特别是保证一定的支付能力,防止兑付危机的发生。
毕竟手有余粮,心里不慌,银行手里有一定的存款,可以随时支付存款人的取款需求维护金融稳定。 此外,从货币政策角度看,存贷比的设立可以防止银行的放贷冲动,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这里面还涉及到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问题,不多赘述。
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深入发展,75%的存贷比红线在限制银行投放贷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小,形同虚设。同时作为一种硬性监管指标,银行在严守红线的同时,开始绕过存贷比,发展表外业务,造成“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 比如,一家银行有1000亿的存款,按照存贷比要求只能贷出750亿,另外250亿元只能闲置下来,但是这250亿的存款银行要支付利息,成为银行的成本。为了绕过这一红线,银行会有两种办法,要么增加存款的分母,要么减少贷款的分子。
对于前者就出现了各种理财产品高息拉存款的现象,还有早两年各种资金“掮客”通过熟人关系高息拉存款的现象。对于后者,银行可以通过和信托公司等机构合作,通过买入反售同业业务等方式,将贷款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达到信用扩张的目标。
另外,当经济不景气,中央希望银行业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时,银行往往受制于这一红线规定,无法投入更多的贷款。为此,近年来中央开始不断调整存款和贷款口径,如将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所对应贷款、支农再贷款从存贷比分子中扣除,又如从2011年开始推行月度日均存贷比指标,以抑制银行突击吸存。
去年6月底。
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宣布扩大存贷比计算币种口径和存贷比分母(存款)计算口径、减小存贷比分子(贷款)计算口径,以此“松绑”银行存贷比管理。
今年1月,央行正式修订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统计口径,增加存款的基数。相当一部分“同业存款”和“同业拆借”将被新纳入公众熟知的“存款”和“贷款”范畴,存贷款规模扩大。 因此,存贷比红线一方面造成银行经营成本的上升,一方面失去了原有的金融监管的作用。监管层需要引入新的监管方式保证银行业监管的安全,这套新的监管办法就是按照巴塞尔协议三要求,引入新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流动性覆盖率等,按照监管层的说法,这套监管指标对于银行流动性的监管将更加科学。
那么存贷比的取消会产生哪些影响?
对于银行来说,取消了75%的红线会释放出大量的资金,但是这些资金是否会被投入到市场上并不一定,只是表示银行对自己资金的自主权增加了,是否投放市场,银行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综合考量。
其次,对于通道业务来说,随着近年来监管层对通道业务和非标业务的规范,未来这一业务可能会越来越难做,加快信托行业的转型。
第三,对于股市来说,存贷比的取消不一定会造成大水漫灌,特别是当前企业对贷款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另外,银行还受到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等监管规则的限制,信贷投放规模并不一定会增加。 重要的一点是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只是通过的草案,法律发生效力必须由全国人
大通过以后,还有一段时间要走。(李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