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erryliu 于 2011-6-20 13:13 编辑
医药风投-科研管理人员和冒险的最佳组合 中国医药风险投资与行业背景投资人的关系
在需要坚实专业背景的生物医药行业,风投不再是资金和产业的简单需求和整合,事实证明了有高科技医药背景的风投师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并积极参与到行业的投资和并购中去。这一点在美国咨询行业也得到了很好的证实。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一大批风险投资基金,以及相当多的医学高级人才进入产业界,最终培养出今天美国医药行业的领导企业。而中国今天的状况就类似当年的美国。目前中国有6000家药企,而利润收入超过亿元的大约5%,根据新的中国的产业规划,未来10年中会有更多的兼并组合,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以整合医药资源,防止过度对仿制药领域开发,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
由于生物医药领域技术门槛高,泛行业投资的横向基金很难看懂该行业的门道,即使一个老练的资本投资家也无法准确对一个医药领域初期的项目或者企业作出准确判断。大多数风投把资金投在技术和产品已经明朗的医药项目里,这实际上对于整个生物医药行业是非常不利的,也降低了投资回报率。目前在中国医药行业的风投资金已经首次超越IT行业,随着高科技行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也必然将朝越来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举例来说在IT行业,企业老总可以既懂得研发,也了解市场和企业管理和政府政策,这个已经是共识了,而且作为非科学人的投资人也同样很容易明白IT的达到的目的和运用的手段。相对IT而言,当今的医药企业并没有如此的高级人才可以做到了解林林总总的创业项目设立,药理,毒理,动物试验,临床开发,制剂,稳定性试验,政府法规,医药专利,市场,企业管理,此中每一项都是产业链的一环,并且几乎都形成了自己的专才和学科,在这样的综合性的大课题下,金融投资也更加挑战。我们拥有很好的医药企业管理和物流市场MBA吗?没有!我们拥有很好的医药企业管理和专利法的MBA吗?也没有。我们拥有合适的针对医药企业的金融MBA吗?也没有。中国的医药企业正在摸着石头过河,同样中国的医药基金投人也正在走出朦胧期,在摸索适合中国的医药创投之路。
目前在中国投资创新药开发的风投还是很少,首先是投资回报期太长。仿制药医药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其附加值不在于产品,而是产品销售渠道、管理体系、政府关系。医药行业与政府、医生建立关系的过程非常复杂。即使投资成功,也要5至10年后才能见效,投资回报期远远长于电子、计算机等产业。例如,如果是做原研药来说,中国医药政策与国外差距太大,境外投资者很难掌握投资医药行业的规律。在美国开发一种新药,从概念到第三期临床试验,这个过程要10年时间,12亿美元投入。目前每年在美国通过FDA的原研药不超过15个,一个投资基金在新药研发过程中,逐步跟进,充分利用政府资金,从药物化合物的优化,到细胞试验,到动物试验,到完成3期临床试验,大概要投入一亿多美金。等到拿到美国药品管理局的认证后,股权的市值就能变为10-100倍的回报。当然通常到上市的化合物的几率不高,通常通过2期的药物失败率高达80%。小药企通常在3期的时候把一切权利卖给大药企,就可以利用大药企的销售渠道,迅速推广,在20年专利期内,把盈利最大化。
而在中国,由于FDA的监管不同,即使拿到国家药监局的认证后,新药还是无法在美国上市,仍然要经过美国认可的三期临床机构做了三期然后才能决定。目前还没有一类新药在美国获得批准,一切都是未知的,更增加了这个项目的变数。而且中国批准了一类新药,不一定能卖出去,而且也无法保证垄断型大药企接手,要进医保目录,要打进医院,还要让医生了解这种新药,程序繁杂,很不适合研发型药企发展。
虽然洋基金们拥有很好的医药投资领域的经验,但是通常这样的经验是来之于规范市场的,在规范市场下从天使资金到创投资本到政府法律的归范和专利知识产权的约束,以及最后多重退出模式,让医药创投在西方成了成熟的创投管理基金。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一个新型市场那?我们其实都已经注意到,外资创投目前并无法在中国实行良好的投资管理。反而是市场上很多的小的本土创业投资在过去的一年内非常活跃。
对于专注于单一领域进行投资的VC来说,高度专业的知识背景是必不可少的。考虑一下医药市场的复杂性吧。专利的真伪,仿制药的挑战,临床的技术性, GMP的管理和认证,项目的选定和初期优化,动物试验,药理毒理,生物等效性试验,利用度试验,撰写完美的专利,制剂化合物组合,市场前景。这些都是普通投资人无法胜任的。
看到这里您或许明白这是一封求职自荐信。
从大学和研究生开始,本人就开始在抗癌药物的研发领域内开始耕耘。硕士毕业后在中国的上市制药公司进行仿制药的研发和申报,了解中国仿制药和GMP的生产管理规范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随后离开了药企,又在政府部门科技创业孵化器进行了医药创新企业的项目管理和支持工作。期间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生物和医药项目有很好的判断力。非常熟悉中国国情和创业背景。
同时在2004年赴北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有机化学名师进行研究光动力学抗癌新药的研发,这给本人带来了合适的学术修养,在国外期间本人旁听和学习了欧美医药专利法,这些努力随之也更给本人带来了进入产业界丰沛的社交资源和开阔的视野。目前本人完成博士学业,正在积极联系进入中国医药行业风投领域,希望能在小分子化学药的原研项目和生物仿制药项树立自己的专项研究。帮助贵公司在医药并购组合的10年黄金时代避开医药科研和企业发展中的深水陷阱,争取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您可以zhangqian1890@gmail.com联系到我,我会奉上我的个人简历极其他信息。附件是本人所写制药行业制剂海外销售以及个别药企深度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