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基础法
投资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可在入门时使用,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我归纳有五点:
1、先看是不是趋势和方向?是不是刚需?是不是类刚需?不是,放弃;是,继续。 2、再看市场容量够不够,最好超过百亿。 3、然后看团队,也即是人。在截至目前的这三要点中,此项比重最大,占到50-70%,其中发起人最关键,占到团队比重的50%以上。 4、第四是看商务模式:有技术壁垒的为最佳,此比重占到25-30%。 5、最后是看产品:包括有形或无形的,有技术创新和解决消费者痛点为最基本要求,此项比重占到15%。需要说明的是,是不是刚需和市场够不够大,基本是由产品和商务模式所决定的。
投资属于金融,金融以风险控制为基础,所以,成熟的投资人,都会坚持“宁可错过不要错投”。五要点中,任何一个有缺陷,都以不投为宜,但尤以人不到位最甚,宁可错过,不要错投。人(尤其是发起人)素质不到位的,坚决不能投。这其中,不到位的情况主要指如下五种:1、不诚实;2、不公道,过分看重自己或自己的项目;3、不能兼听,不能很快做出正确决策;4、心里耐受力不强(创业是一件苦逼的事情,没有强大的内心,不可能成功);5、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强大的概念能力。模式不到位的,看看有没有调整或打磨的可能;产品不到位的,如果团队和商务模式到位,可调整的余地很大。
快投 清科集团旗下互联网股权投融资平台
遇见好项目,快投!
判断这个行业或者企业值得不值得去投资
1、这个管理团队值不值得你投资。大家都说投资就是投人,要不断总结成功的企业家和团队有哪些共同的特质。
2、这个行业值得不值得你投资。行业每天都在变,要判断一个行业好不好,首先要分析这个行业的结构。
3、这个行业未来成长性怎么样。因为投资总是要投会成长的企业,不成长的都是失败的。京东到今年1500亿的销售收入,虽然还是亏损的,但是它一直在成长,成长能解决企业价值的很大方面。
4、这个企业的商业模式跟竞争对手有什么区别,是同质化的商业模式,还是个性化的商业模式。
5、这个企业如果跟资本市场对接,会不会有什么明显的障碍。有很多企业做得非常大,却始终进不了资本市场,实现不了放大的效应,所以这样的企业就不是最佳的投资对象。
什么样的团队值得投资
一个团队好不好,如何判断?
看一个企业的董事长每天做什么,就能看到这个企业能做得多大。若董事长管得很细,这个企业绝对做不大。马云从1999年开始创业的时候,别的什么都没做,就每天都在想商业模式的更新,想每一块经营领域的改良和改善。
我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有过颠覆性的创新,而且这个颠覆性的创新是帮助过这个企业取得跳跃式发展的,我们可以安静等待这个企业未来会有再次颠覆性创新的机会。
其次,要看管理平台是不是开放,封闭的管理平台也照样催生不了大企业。以前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能保持五六年,现在若是不改良只能保持一两年。
再就是看董事长是否有开放的心态。我曾经投过一个企业,这个企业老板很年轻,他已经把产品做到了该领域的中国的老大。有一家德国同行对他们有并购的意向,他花了很多时间接待。我问他你的企业要上市了不可能卖的,为什么还费这么大工夫接待?他说,没接待怎么能下结论卖还是不卖?我接待同行,起码对我有帮助。若是谈完以后觉得可以,再谈合作。他始终保持着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来对待。
后来这个德国的同行做了一个多礼拜的尽职调查,给他写了一个长达六、七页纸的管理建议书,把这家企业的每一个缺点都挖到了深处。最后虽然并购没有成功,这两家企业之间的合作已经开始了。这个企业上市那天,这位董事长对我说,那次接待德国企业对他竞争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好处。
还有,培养人非常重要,董事长一定是花很多的时间去管理培养副总等。董事长对副总们越了解,一定对他们的潜能发挥得越深。放权是培养人的关键。我投过一个企业,马上要上市了,他的董事长曾经是一个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区总裁,带了一帮刚毕业的大学生出来创业。这些学生原来一点经验都没有,而他还是敢放权给他们,做对了表扬,做错了纠正。15年过去了,现在这家企业有六七十亿的销售收入了,这些副总们也个个都具备了一流企业家的特质。
执一资本副总裁谢晨星分享
曾经的连续创业者,在天使基金、VC、PE都工作过,IT专栏作家,研究领域包括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汽车、在线教育、智能硬件等多个行业。参与投资案例:人人车、9贝壳。
以下为分享内容: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投资机构如何评估创业项目》。我个人在VC行业从业经验4年,面试过20多家基金,访谈过大几十家基金,研究过70多家VC和企业投资部的投资历史及人员结构,大概总结了一下大部分投资机构整个的投资流程和决策依据。
从感性体验来说,任何投资判断都会受到决策者本人成长经历、背景、偏好、和体验的影响。如果对一个产品没有使用体验,或者生活环境与目标用户的生活环境脱节,就没办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说你要投社交就要做社交达人;要投资游戏就要做骨灰级玩家;投互联网金融,基本上国内排名前二十的这些互联网金融网站都要挨个注册,每个都要投钱进去试一试;研究智能硬件,也得买各种各样几十款智能硬件产品实际去使用、体验。这样你才能真正站在一个最终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点跟做产品经理很像。
另一个判断依据主要是理性判断。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大体上说,我提炼出来大概有四个重要指标:团队、市场、产品、财务。这四个指标分别有不同的权重,而且它的权重值会随着一个创业项目不同的成长阶段而变化。这个评估体系不一定是唯一的框架或规则,但根据我所了解的大部分基金的做法以及从业经验来说,所有基金判断的流程都可以放进这个框架里来。
第一个权重:团队
首先最核心的是要判断团队,这个CEO、创业者是否聪明,是否有智慧,是否具有领导力,能管理大规模、高增速的创业团队。是否对行业有经验,还有资源。创始团队搭配是否互补,分工是否明确,这些人是否经过了时间的充分磨合,利益的分配机制即股权结构是否合理。
其次,还有A类创业者,指像BAT这些一线创业互联网公司的高管。他们经历过几轮内部创业或有过创业经验。这种创始人有很强的行业经验,也有很好的商业判断,还有管理能力、执行力,还有很多以前的手下愿意跟着他一起来创业。
第二个权重:市场
主要是宏观层面,是否到达爆发点,存量、增量是否够大,互联网渗透率、市场集中度、市场化率是否会快速提升。
这里面又分了很多细节指标。
1、存量市场规模:大池子才能养大鱼,比如中国的住宅商品房2013年销售额是8.1万亿,小微企业2012年的贷款规模19.1万亿,汽车行业2014年销售额有3.3万亿,卖了2349万辆车。只有正确定位在一个巨大的市场,才能成长为一个行业的巨头。
2、互联网的渗透率:比如在线旅游,2013年的渗透率7.7%,互联网彩票2013年的渗透率13.6%,这代表了巨大的存量市场革新机会,包括移动互联网就会有能够变革的机会。
3、竞争的集中度:竞争水平反映的是一个行业的成熟度,如搜索引擎市场集中度CR3=百度+360+新搜狗>98%,B2C电商CR5=京东+苏宁易购+亚马逊中国+当当+易迅>77.9%,都是高度饱和的行业。而互联网金融、新车二手车电商集中度低,余额宝2015年6000亿,中国居民存款50万亿,中国汽车销售行业4S店CR10=10%,未来潜力都巨大。但也需注意竞争集中度一方面与产业链上下游的集中度互有影响,也与行业特征有关,toC消费型业务集中度高,to B关系型业务集中度低,互联网行业集中度高,传统行业集中度低。
4、复合增长率:增量革新的难度远小于存量革新,当一个市场仍处于CAGR>20%(如出境游和留学)、甚至CAGR>1000%(如互联网金融)的增长时,意味着创业者有源源不断的机会挑战、甚至颠覆市场中的老玩家。
5、潜在市场规模:静态即当前目标市场规模,动态即在未来若干时间之后目标市场所能达到的规模。如中国二手车市场2013年静态规模约为1525亿,未来5-10年动态规模将可达2万亿。
6、政策环境:一线VC和聪明的创业者都是政策厌恶型,不将团队的青春、股东的付出押注在某个所谓的政策、政府关系上。如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就受政策波动影响比较大。
创业、投资最好的目标行业,是既有巨大的存量市场,又有更大的潜在增量市场,并处于快速爆发时间窗口期。如2011年的智能手机市场诞生了小米、微信、陌陌,2012年底-2013年初的手游市场诞生了乐动卓越、乐逗、艾格拉斯等,2013年中的互联网金融诞生了积木盒子、有利网等,2014年的移动互联网O2O大潮中诞生出滴滴打车、快的打车,都是在增量市场的巨大变革中大势所趋、乘风而上。
第三个权重:产品
产品主要是从微观层面上关注漏斗模型中各项数据是否良性,是否比同类竞品有竞争力,用户体验是否做到极致,模式是否能够快速复制,技术是不是有领先性。移动互联网产品主要看下载、激活、注册、MAU(月活)、WAU(周活)、DAU(日活)、日启动次数、日使用时长、广告游戏ARPU、付费率、变现效率等,电商主要看PV、UV、注册、购买、客单价、毛利率、净利率、复购率、GMV等,互联网金融主要看访问用户数、注册用户数、投资用户数、投资额、续投次数、日月投资总额、余额等。
第四个权重:财务指标
主要关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重点关注月支出成本、月收入、净利润、盈亏平衡点,未来能否建立稳固的商业模式,估值合理性等。
总结:不同阶段投资占比
总体来说,在创业不同的阶段或者投资不同的阶段,各个机构有不同的投资偏好,这四个指标的权重不一样。天使投资阶段,团队70%,市场、产品各有浮动,财务0。A轮阶段,团队50%,市场、产品大概各20%,财务10%以下。成长期,团队权重持续下降,财务权重上升。比如说IPO的项目很重要的关注点是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
关于投资机构具体的技术性的投资判断的分析就是以上的这些。
创投机会分析
另外我再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下从一个VC的观点来看,中国有哪些创业和投资的机会。我个人把这个机会从宏观上分为三种:技术变革,市场演进,政策红利。
1、技术变革:从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data center到cloud computing,诞生了工具、社交、搜索、游戏、在线广告、VR、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属于技术驱动型机会,这点上全球市场共通,以硅谷为主导。
2、市场演进:核心逻辑是随着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GDP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效率的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形态和消费行为发生变迁,对于商品质量、服务体验产生出更高的需求而衍生出的机会。如跨境电商,O2O,连锁服务业,出境旅游,影视文化消费,汽车后市场等。
具体行业变迁也会衍生出创业机会,如2014年互联网金融重在资金端,2015年下沉自营资产端,2016年关注不良资产处置。
3、政策红利: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大部分民营经济都经历了从政策上“严厉禁止”到“灰色寻租”再到“合规洗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逐步释放出投资机会,无数企业家游走于政策刀刃之上。即使是技术驱动极强的智能手机行业,2011年在中国全面爆发的原因除了CPI暴涨对新兴产业的刺激,另一个隐性原因还在于对工信部、泰尔实验室关于行货手机预装wifi禁止入网政策的突破。就TMT领域来说,从已放开的在线支付、在线影视、汽车代驾、打车、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彩票,到尚待开放的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等,都属于政策驱动型机会,都离不开对于政策的理解判断。
放在时间轴来看,中国仅近三年就经历了移动互联网、手机游戏为代表的移动内容产业、互联网金融、O2O、汽车后市场等一波又一波的机会,在GDP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未来仍蕴含有巨大的潜能,存在众多产业投资机会。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问答互动:
感谢您的分享,请问像微信这样的移动社交,在短期内甚至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如果它处于天使轮,那么投资机构是如何评估的,评估的依据是什么?
谢晨星:您这个问题很好,非常有意思。像微信这种,包括很多以前早期的桌面互联网时代的这些网站,它有大量的用户,但是商业模式并不很清晰。这个时候我们对它估值,核心看它的成长的速度。它如果保持非常高的成长速度,能够积累大量用户,并且有很强的用户黏性,就对估值有利。互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从最早用户流量加入广告平台来变现取得收入,到后来的手机游戏起量,可以向电商导流获得收入。所以它没有直接产生收入的时候,我们更多关注的核心就是增速,以及核算到每个用户的估值。
现在的资本、核心团队、BP已有,但尚未成立公司和实现产品,这种情况下,资本是否有可能会投?
谢晨星:这个完全就看这个团队的行业能力,还有背景经验,我曾经参与过对于这样公司的投资,比如说人人车我们投的时候只有CEO一个人,我们帮着他来组建团队,探讨整个商业模式。还有APUS,做海外工具的,我们在他很早的时候只有一个idea的时候投了很多钱。
PM要进入投行需要哪些条件或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投行?
谢晨星:要进入投资行业核心还是之前要做过一些用户规模比较大的出色产品。首先要聪明,并且比较踏实、努力。比如说业内像经纬创投里面有很多投资经理都是从BAT产品线过去的。
关注快投微信:kuaitou2015,了解更多股权投资知识!
专业股权投融资平台
借力清科业内15年积累
甄选精品优质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