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美丽
和始终洋溢的买地、购楼的热情相比,保险资金在与不动产投资同时开闸的PE领域却乏善可陈。从上个月中国人寿领到首张PE牌照,到上周PE、不动产双牌照落袋中国平安,在股市、债市频频遇冷的险资又开始期待在PE市场一展拳脚。
获得牌照后,保险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不必再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逐一报送保监会审批备案,可以在监管规定的额度内进行自主评估和自主选择,投资效率将有显著提高。据推算,保险资金参与PE投资的总额将超过2500亿元。其中,中国人寿以888亿元居各保险公司之首,其次是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可投资PE资金规模分别达到586亿元和238亿元。
瓶颈待解
事实上,首张PE牌照的下发距离保监会去年9月放行险资进入PE市场已近一年时间。是什么牵绊保险PE投资的步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专业人才及其团队的缺乏是主要瓶颈之一。
对于PE团队及投资平台的搭建,各保险公司进度不一。目前,依托综合金融优势的中国平安在股权投资方面走得最远,旗下已经有多个PE投资平台,包括集团资金通过平安信托投资于涛石能源股权投资基金等多个PE基金,还有平安证券旗下的平安财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平安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而此次拿到的PE牌照则放到了平安人寿的旗下,据了解,目前平安人寿已经建立近百人的PE投资团队。中国人寿也在其资产管理公司之外另设了投资平台——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养老养生投资及资产管理等领域。人保集团则成立了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旗下专门对系统内外的保险及非保险资金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非交易业务的专业化运作平台。其他保险公司目前则均以旗下资产管理公司作为股权投资平台,多数已设立股权投资团队。
此外,如何找到适合的项目也是保险资金的一大困扰。中国平安方面称,将在保监会规定的PE直投范围内,尽量选择直接投资的方式,间接投资上将倾向于选择收益稳定、有持续稳定回报的PE基金。
其实,早在2006年,保监会就已允许保险公司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参股商业银行。譬如中国人寿投资过广发银行、杭州银行、渤海产业基金,中国平安投资过民生银行、京沪高铁,中国太保投资过杭州银行、上海农商行等。可以看出,险企股权投资对象范围目前仍有一定局限性,基本为商业银行或是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而根据保监会规定,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权,仅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的股权。
获利不易
在股市、债市收益持续走下坡路的当口,PE牌照的下发被市场解读为提高险资运用收益的新机会。
较之于债券等固定收益金融工具,PE具有较高的期望收益率,是保险公司对其产生强烈兴趣的原因之一。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资金加速进入PE领域从中获益并非易事,PE投资的黄金时期可能已过去。在目前全民PE格局下,项目争抢十分激烈,入股成本不断提高,在今年4月份,PE入股企业的成本曾达到20倍市盈率。
“除了资金量,保险公司参与PE投资并无优势。”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朱南军亦曾撰文提醒险资应对PE收益率有一个合理预期。“PE也分很多阶段,种子期的PE,成长期的PE,上市前的PE,不同阶段的PE投资风险不同,相应的收益率也不同,越往后端,风险越小,收益率也就越低。按照保监会的监管要求,保险资金PE投资的目标应该度过了高风险期,其价格应该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相应可能导致险资PE的投资收益率偏低。”
对于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开闸对PE市场的影响,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认为,尽管保险资金可投资于PE的资金总额高达2500亿元,但由于其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仍有行业、规模等诸多限制,因此对国内PE行业竞争格局暂无实质性影响。不过,参考近年券商参与PE投资的政策监管走向,保险资金参与PE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并有可能在未来2—3年内放行保险公司从事PE基金募集。规模庞大的保险资本未来能否在国内PE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将取决于决策机制、投资效率、风控水平与团队激励等市场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