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daniu 于 2011-11-27 09:18 编辑
我们带坏了多少人? 中国人认为简朴是美德。草根企业上市潮起之后,为企业上市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在见证一批又一批人由俭入奢历程的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券商是中介里最牛的,之所以牛,是因为他们是主导者,且背靠证券公司这棵大树。那年初到一个项目上,公司将我们视同为一般的客户,并未认识到这批人的不同之处。老板不在,中午公司负责接待的人领大家到公司食堂用餐,食堂是和职工共用的大食堂,券商的两个年轻人看到桌上的饭菜就皱起了眉头——饭菜确实有些不上档次,之后果断地找了个理由自己出去吃了。公司把大家安排到自己的招待所,券商的两个牛人进屋看了一圈,也果断地自己出去找地方住了。我是律师,背后没有可以依靠的大树,只能和会计师一起住进去。数周后在一个饭局上我们得到了公司老板亲口的道歉,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进过那个食堂,住过那个招待所。再之后的日子公司在外部资金的推动下飞速发展,我们到公司的待遇也跟着不断水涨船高了。 另外一个项目,我们刚进场的时候,公司来接我们的车也不上档次,吃住也都一般。但随着公司的飞速发展,以前公司老板的奥迪成了我们的接待车,再之后公司上市,我们也住进了五星级宾馆。公司的二股东感慨地说:“三年前我们自己出差还要两个人住一个屋。” 另一项目老板的司机很有把握地对我说:“我们老板不会变奢侈,他一直就是个节俭的人”。或许从老板的主观愿望上是这样,但变奢侈不光是个人主观上的事,公司要发展上市,奢侈几乎是一种必要。 当一个草根企业由草创到度过艰难的生存期迎来发展期,有了发行上市意识的老板们对企业发展模式转变的心理准备多数是不充分的。在前面那个阶段,老板们更多经历的是靠自身积累发展的痛苦——在发展资源的获取上,如果国企享受的是国民待遇,那么曾几何时外企享受的就是超国民待遇,而可怜的草根民企,遭受的却是次国民待遇。而一旦得到了PE、VC的青眼,局面立刻不同了,下面的阶段里企业开始了从通过自身积累发展到通过外部资金推动发展的华丽转身。 而这个过程也总是企业和老板们在中介机构的影响下从俭入奢的过程。投资者是有身份的,券商等中介机构的人也是有身份的,不消说公司生存环境中的政府官员也是有身份的,既然企业做大了,怎么可以不用排场来显示呢?况且大家都来分享嘛。在熟人社会的规则下,在人情的往来中,即便心中要坚守一份简朴,剩余的空间或许也只有老板自己的家里了。 之所以说奢侈是必要的,是因为企业将来会更大,对接的层面会更高。投资者和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的奢侈训练,一定程度上就是为将来企业在更高层面上的对接在演练。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以前的简朴只能越行越远了。 记得几年前去一个项目,中介机构只有我一个人。因为大家都熟悉了,傍晚公司董秘跟我说:“晚上吃啥啊?”我说:“简单最好。”结果我们俩去了一个小店,各吃一碗羊排小揪面,配免费小菜一碟,共花了14元钱。那碗面味道确实好,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这也证明美好的东西一定不都是奢侈的。 花有开有谢,人生有起有落。因为上市而如潮涌来的富人们经历了浮华,应该终有返朴归真的时候。那个时候,一定会有人吃上一碗简单的面条,重新体会一下这简朴的滋味。他们是经历过的人,那种滋味,一定不同于我感受到的。 或许会有一些中介机构的人也成为了富人,当他日后享受简朴时,是否会为当年的奢华而心有愧疚?终究有更多中介的人不会成为富人,但他们推动了奢侈的风气,追求虚华的心带坏了别人,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