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owinnself 于 2011-12-6 11:18 编辑
不可否认,齐鲁也好、中航也好、民生也好,投行业务终于培育出来了,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公司挖来的领导多年储备项目、建立激励机制挖人才、还有所谓的背景起作用、并让公司承担成本费用的结果(如附件统计,中航之前9年仅3单IPO)。但是,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从企业选保荐机构和保代选职业归属,应考虑的可能不仅是一两年的业绩。何况,新兴的券商,其再融资、债券等业务并未如IPO那样持续增长——这如何看待一个券商的综合实力呢?再何况,企业应还要看保代个人水平和执行团队的能力。另外,希望这种竞争成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一股力量,而不会造成投行复制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变成粗放、低成本、拼关系的竞争!最后自毁家门。 不诋毁谁、不推崇谁,仅作为近期谁崛起、谁没落的热点讨论中的一个客观的、另一个角度分析! 因此,套用附件的标题“新锐投行:齐鲁四处挖人中航有军方背景”客观问一下: 一、2011年新锐投行IPO业务:齐鲁发5单;中航发4单、3单撤回!不到50亿的承销额如何养活几十个保代和两三百号人? 二、另外,谈到背景,除了少数2-3个投行(靠的还有综合实力),从来都是那家那段时间有这个背景、不出3年“没落了”(套用市场行话),这家这段时间有这个背景、不出2年回归了。有哪一家能够靠背景常青? 三、崛起以后,谁能持续保持一个科学、守承诺的激励机制,以留住人才(才有大量的项目、才保证执行质量);谁能保持一个项目质量控制的管理机制,以保证项目成功率?背景那更是留也留不住、更是传承不了吧。 四、行业如果粗放式竞争,如何适应越来越严格的监管?近期处罚案例均是2009年以来业务快速爆发的券商?如果某一天,你企业的项目遇到这种事情呢?你就职的券商严重违规受处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