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忻尚伦 实习生 唐思慧
作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自去年即开始讨论的保荐代表人(简称“保代”)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最后审核流程。数名券商业人士证实,今后保代可同时签字的IPO(首次公开发行)项目,将从现在2个扩展到4个;而保代考试频率也将增加,从现在的一年一次增加到一年两次或四次。
签字实行“2+2”模式
“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将明显改变目前保代的紧缺局面。”一券商业高层说道,以稀缺性产生的保代行业百万元年薪水平将直线下降,保代的竞争力将被实力所替代。
本轮保代制度改革的主旨是扩大从业人员数量。“一则,可满足不断扩容的IPO需求。二来,可以改变因稀缺性而抬高的保代身价,使他们的竞争力更多体现在专业能力上。”上述高管说道。
相比目前的制度,此次改革主要扩大了保代的签字项目数量,并增加了保代能力考核的次数。今后单一保代可签字的股权融资项目,将从现在的1家证监会发行部审核项目、1家创业板部审核项目,增加到2家发行部审核项目、2家创业板部审核项目。目前国内单一保代签字项目,从项目介入到上市辅导期结束,运作周期通常在2到3年。
证监会发行部负责主板和中小板公司的IPO项目审核,创业板部负责创业板IPO公司审核。当下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保荐机构向发行部、创业板部申报的单个股权融资项目,应当指定两名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1家发行人的保荐工作。也就是说,改革之后,两名保代可同时在2家主板(或中小板)公司、2家创业板公司的IPO项目上签字。
8年保代制首迎大扩容
此外,保代考试将由中国证券业协会统一组织,而保代考试的单科成绩有效期也将延长到一年。更进一步,一年一度的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也有望增加到一年两次或一年四次。
中国的保荐代表人制度从2004年开始实施。由于保代供给量完全无法跟上IPO的扩容速度,因此保代的薪酬也始终处于百万元的高水位。在因稀缺性产生的高薪制度下,也骄纵了保代的无序性执业操守,并成为业内的“惯例”。
上述券商高管称,保代制度改革一直有风声,“有实质性的推动确是从去年年底开始,而有那么快的推进速度,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在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任职后,不断提出要求要对证券行业进行改革,”他说道,“给我的感觉是,以前监管层对创新的态度是更关注平稳和风险,而现在是上面在推着我们往前。”
自郭树清履新之后,证监会已向4名保代开出了罚单。据证监会披露的保荐信用监管信息统计显示,从2004年至今的8年间共有47名保荐代表人被采取监管处罚措施。保荐制度弊端已显露,权力集中进行寻租,执法力度过弱,制度形同虚设等。
首先备受诟病的是现行的保荐人考试制度。已考了两次但仍未通过的一位投行人表示,自己还要继续考。一个考试的通过意味着身份的转变。
但事实上,通过考试的人是否意味着保荐人的能力则有待商榷。“投行人要一边做项目,一边考试。有的人项目不做,都把精力放在考试上。一些人尽管把项目做好了,但却没有时间通过考试。而有些保荐人其实实践能力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