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奥股份涉嫌造假上市 协议书曝光垫资换发票虚增收入——《每日经济新闻》
虽然证监会明确表示不会停发新股,但7月16日以来,其官网再未公布过IPO预披露信息,长达20余天的“真空期”,让排队上市的企业望眼欲穿。
自新大地因涉嫌造假而终止上市后,“诚实上市”“打假”已成为A股市场的热点话题。市场在关注“真空期”将持续多久的同时,一定还在想:在众多排队上市的企业中,是否隐藏着第二个“新大地”?
6月28日,新大地造假上市被曝光,这是创业板的首例!短短一个月后,创业板第二例涉嫌造假上市企业又现:福建三奥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奥股份)。巧合的是,三奥股份竟然与新大地同一天过会,都是5月18日!
7月中旬,《每日经济新闻》接到举报信称,“三奥通过签订三方协议,提前垫资给供应商,转而获得与最终客户结账的方法购买‘收入’,从而造假上市。”
记者奔赴福州、长沙、成都等地展开实地调查,在与竞争对手、合作企业、主要客户以及业内专家、行业分析师、注册会计师、投行人士的广泛深入交流后,这家高成长的准创业板企业的华丽面纱被彻底撕去。
三奥股份,主营业务为面向广电等运营商提供数字媒体的综合解决方案,仅研究其招股书已经可以发现多重悬疑:
首先,在同行业公司向通用设备商采购的情况下,三奥股份的主要客户竟然都是同行业的竞争对手;
其次,三奥股份有着匪夷所思的低成本,其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占比低得离谱,甚至只有同行的一半;然而财务费用又高得离谱,竟然是同行的3倍多;
再次,该公司毛利率高达近35%,在行业中位列中上水平,而如此高的毛利率竟然是在缺乏技术资质和能力、不做事只垫资的情况下实现的!
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疑团不仅没有消散,反而更加重了其造假上市的怀疑,特别是三奥股份被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乃至重要客户揭露,并直指其虚构业务和财务造假:
行业龙头企业索贝数码、捷成股份、中科大洋等均称根本“没有听过”三奥股份;
合作伙伴则表示,三奥股份只是一家不做具体业务,只通过垫资伪造收入,不被信任的企业;
核心客户直言,三奥科技“只出钱(垫资),别的什么都不用做”,“不要让三奥做系统,否则会漏洞百出”。
三奥的股东们控制了不少当地的地产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却没有一个人真正是广电相关技术出身;
三奥自诩“数字媒体技术综合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却连行业最基本的“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都没有;
三奥突击申请到了专利技术,却在核心技术占比方面严重造假,在研发费用方面惊现两套数据,高新资质也涉嫌造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调查发现,三奥股份造假的核心证据就是那份垫资性质的“三方协议”:三奥股份不提供产品,不提供运输,不提供安装、培训等一系列服务。该公司只出钱,帮电视台向供货商垫资,从而换取能与电视台开具销售发票的机会,进而虚增收入谋求造假上市,举报信的内容得到了证实!
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保荐人、会计师、律师的保驾护航下,于2012年4月12日预披露,于5月18日通过审核,目前正在等待上市。
如果说新大地是创业板造假上市第一案,那么三奥股份的曝光,无疑暴露了现行IPO环节的更多漏洞,业内人士呼吁,与其加快旧垃圾退市,不如提高IPO质量,堵住新垃圾的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每日经济新闻》揭露新大地造假上市后,证券监管层关于IPO制度漏洞的反思行动已经悄然进行。7月16日以来,证监会网站至今也没有公布新的预披露公司的招股书(申报稿);而创业板发审委的发审会至今也已8天没有开过了。
三奥股份问题的浮现,能触动监管层和市场各方更深刻的反思吗?会引发IPO发审制度更深层次的变革吗?我们拭目以待。
序幕篇
三奥股份招股书悬疑重重 竞争对手成主供应商
如果长虹(微博)的主要供应商是康佳,这意味着什么?是长虹在帮康佳卖彩电吗?主要竞争对手出现在主要供应商名单中,这是异常蹊跷的事,无论从商业逻辑、盈利模式、竞争关系上,都解释不通。
然而,如此诡异的现象,竟然出现在拟上市公司中,该公司已经通过发审委的审核,即将登陆创业板,招股书显示,其供应商名单中大量充斥着竞争对手,这一罕见的现象引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注意。这家公司就是来自福建的三奥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奥股份)。当同行业的捷成股份(300182,SZ)、佳创视讯(7.350,0.15,2.08%)(300264,SZ)等公司主要向传统的IT、音视频设备制造商采购时,三奥股份的供应商中却频现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这到底是为什么?
三奥股份频频向竞争对手采购,这无疑使其经营模式与招股书的表述格格不入,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大量向同行业公司采购,三奥股份最多只能算是“分销商”,这样的经营模式却获得了高达近35%的高毛利率,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针对三奥股份供应商、经营模式、利润水平等一连串悬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发现招股书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骗局。
对比同行,三奥股份的供应商名单显得尤为蹊跷。
捷成股份:供应商主要为两类
三奥股份在招股书261页表述:“捷成世纪(即捷成股份)与发行人业务模式相近,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捷成股份已登陆创业板,主营音视频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其上游供应商主要集中为两大类,一类是电脑主机制造商,一类是通用设备分销商。
捷成股份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0年上半年的前五大供应商分别是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安富利(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晓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量子创新(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戴尔(微博)(中国)有限公司;2009年的前五大供应商分别是戴尔(中国)有限公司、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晓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合力至影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惠普(微博)有限公司。
这其中,苹果、戴尔、惠普等属于电脑主机制造商;安富利(领先的半导体、互连、无源和机电组件分销商)、北京晓通网络(代理思科产品、康普产品。产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量子创新(北京)信息技术(专注于IA构架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等属于通用设备分销商。
而北京合力至影科技(国内试听展示行业硬件系统集成提供商)这样的系统集成企业只占很少一部分。
在2011年年报中,捷成股份前五大供应商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整体没有跳出上述框架。
佳创视讯:大客户为分销商
在三奥股份的招股书中宣称,佳创视讯是重要的同行业竞争对手。
佳创视讯的主要供应商背景与捷成股份类似,也分两类:硬件分销商和音视频设备制造商。
佳创视讯招股书显示,2011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分别是深圳市怡亚通(5.14,0.03,0.59%)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英迈(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惠州市纳伟仕视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桥恒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这其中,怡亚通属于物流企业,2010年佳创视讯向其采购CISCO系统;英迈(中国)销售包括打印及耗材、个人系统类、电脑元件、电脑附件等产品。显然,上述两家企业属于硬件分销商一类。
而惠州市纳伟仕视听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影音类消费电子产品等),北京金桥恒泰科技有限公司(用户身份注册管理软件、数字电视著作权系统保护软件等)属于音视频设备制造商一类。
三奥股份:供应商为竞争对手
综合来看,捷成股份和佳创视讯的供应商大多是生产硬件和通用软件,这一行业特征在三奥股份的招股书里也有着清晰的表述。
三奥股份招股书第88页的图表显示,三奥股份所处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三类,一是IT设备(磁盘阵列、服务器、工作站等)制造商,二是音视频设备(音频视频处理卡、音视频制作设备等)制造商,三是通用软件工具(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开发软件)提供商。显然,捷成股份和佳创视讯的供应商情况与之十分吻合。
然而,三奥股份的供应商却与行业特征及招股书的表述大相径庭--大多数都是同行业的竞争对手。
三奥股份招股书显示,2011年第一大供应商是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达康通讯),该公司向三奥股份提供3156.98万元的产品,占比25.45%。
然而,斯达康通讯官网资料显示,该公司实际上与三奥股份是竞争对手。其主要产品UT斯达康奔流(RollingStream)互动数字电视解决方案,是一套基于广电HFC和IP网络、可提供丰富互动视音频业务和增值业务、具有广播级业务质量和电信级运营管理能力的新一代广电互动数字电视解决方案。这与三奥股份构成直接竞争。
2011年三奥股份第二大供应商是北京傲天动联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傲天动联),采购额为2211.93万元,占比17.83%。
根据傲天动联网站显示,该公司两大主营业务之一就是广电双向网络改造解决方案。2011年5月三奥股份同湖南各地方广电网络(8.00,0.04,0.50%)公司开始展开合作,主要业务是前期的双向网络改造。显然,傲天动联也是三奥股份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2011年三奥股份第五大供应商是北京方正世纪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资料显示,方正世纪下属的显示系统事业部主要就是提供高端专业级高清视频通讯系统解决方案。这与三奥股份的主业重合。
2010年,三奥股份第一大供应商是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三奥股份提供了2644.68万元的产品,占采购比26.28%。值得注意的是,新奥特不但是三奥股份的同业公司,还是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其在三奥股份的所在地福建有不少业务。
显然,三奥股份的供应商与同行的差别非常大。同业公司的供应商多是大型主辅设备商,其业务是先采购设备再系统集成,后为下游企业提供终端产品。而三奥股份的主要供应商却是同行业的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方案提供商。这显然十分奇怪。
经营模式悬疑重重
实际上,三奥股份这样不合常理的供应商数据也引起了券商行业分析师的注意。日前,一位长期跟踪广电行业的分析师在看了三奥股份的招股说明书后表达了对该公司经营模式“看不懂”。
该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从对比三奥股份和捷成股份的供应商情况看,感觉“捷成股份是个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三奥股份更像一个系统集成商,但作为系统集成商的话,三奥股份的毛利率又太高了”。
据公开信息显示,三奥股份2009-2011年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9.7%、31.03%、34.43%,“若单纯是搞系统集成的话,那么上述毛利率就要打个对折,考虑到细分市场或细分行业,对折后也允许相应高一点”,上述分析师如是说。
面对三奥股份十分蹊跷的供应商数据,上海某上市券商投行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供应商的情况看,三奥股份大量向同业公司采购显得不同寻常。“这里面或存在问题。”
该投行人士在仔细研读了三奥股份的招股书后发现,其招股书第57页表述三奥股份的主要产品和服务是 “提供从方案设计到数字媒体采集、制作、管理、传播与互动运营管理等各种系统定制组合,以及向上游供应商采购基础软硬件产品,再到网络架构、系统平台搭建、调试、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及服务。”
该投行人士指出,按照三奥的说法,公司采购的应该是“基础软硬件产品”,然后通过系统集成做成符合下游客户的产品。而不应该是采购同行业企业的完全可以直接针对最终客户的产品。“由此可见,三奥股份更像是设备分销商、代理商,而不是方案的解决商。”
该投行人士表示,三奥股份在招股书将自己说成是“方案解决商”,但实际上却做着“分销商”的工作。“这或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招股书对经营模式的虚假表述。”
然而,随着记者深入广电客户、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等的调查,三奥股份招股书暴露的虚假陈述问题,还只是冰山一角。
客户篇
广电客户:三奥只垫资不做事 做高收入谋上市
三奥股份的供应商中出现众多同行业竞争对手,这到底如何解释?为了寻找答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奔赴福州、长沙等地采访到了三奥股份最主要三大直销客户——湖南广电、福州广电、福建广电的相关负责人。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三奥股份在广电系统毫无技术可言,三奥在招股书中虚构了 “方案解决商”的盈利模式,其实质模式是通过垫资给供货商谋求签订三方协议,再找电视台结账来虚增收入,目的就是做出账面的收入和利润,谋取上市。
湖南广电:招股书与实际不符
根据三奥招股书显示,三奥除了在福建本地有不少业务以外,公司还在开拓两湖市场。
在湖南,三奥股份自称在2011年5月份起与湖南21家地方广电网络公司签订了合同,从事了“湖南地区广电NGB数字媒体传输平台双向改造项目,通过对湖南省广电网络的双向改造,为湖南省广电打造数字媒体互动平台,便于湖南广电运营商开展互动增值业务”。“2010年7月份,湖南省长株潭地区成为第一批融合试点地区。目前三网融合及广电NGB建设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然而,湖南广电主管技术的负责人C先生的说法却并非如此。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湖南广电的双向改造是怎么进行的?
C先生:我们这边是由集团拿出一个整体的规划,完整的系统。定一个采购设备选型的范围,比如主机设备、线路什么的,然后由子公司自己采购。
NBD:双向改造的具体工程也是让别人做吗?
C先生:主要是购买设备,安装什么的大多都是我们自己做。这些不存在什么难度。子公司自己的员工就能够做。
NBD:县里面也是自己安装?
C先生:县里面自己做得多一点。
NBD:湖南这边不是招标的形式吗?
C先生:目前不是。我们刚刚把下面地县级子公司的少数股东股权收上来嘛,以前没有这个条件,以后决定集中招标。
NBD:福建的三奥股份在这边有业务吗?
C先生:我们这块已经选型完了,他跟我接触太晚了一些,没有什么留给他的了。
NBD:三奥股份主要在湖南这边做什么呢?
C先生:好像做了机顶盒,宽带网什么的吧。
NBD:三奥是代理性质的,还是自己生产?
C先生:应该是分销商吧。接触不是太多,我们双向网改这块大概有50多个厂家的产品。
NBD:您听说过有些企业提前给供货商垫资,然后再跟电视台结算的模式吗?
C先生:湖南这种情况不多,外省比较普遍吧。这也很正常,比如外国的设备要进口,别人都是现款现货,不赊欠的。那么,你要做这个项目就要找个中间商,有中间人现款现付,然后中间人再向电视台收款。代理这种模式很普遍的。
根据湖南广电C先生的说法,湖南广电的供应商多达50余家,三奥股份来湖南的时间已经很晚,未来也没有什么业务留给三奥。随着湖南广电将旗下地县级子公司收为全资子公司,湖南广电的设备系统未来将集中采购,类似三奥股份这样直接与各地县子公司签合同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三奥股份的“湖南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根本不存在。
福州广电:业绩好主要靠“吹”
在三奥股份招股书中,2011年,三奥股份向福州广播电视集团全资子公司福州广播电视信息网络中心销售1805.7万元,为公司第二大客户。2010年和2011年,三奥股份还直接向福州广播电视集团销售了部分产品。
显然,福州广电是三奥股份最主要客户之一。那么,福州广电是如何看待这样一家同城的供应商呢?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位于福州城东的福州广电中心,并与福州广电一位对设备情况十分熟悉的管理人员A先生进行了交流。
在A先生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相关设备。据介绍,福州台播出系统的服务器主要使用的是Omneon,采购商主要是北京的天视网讯。服务器周边的设备模块是哈里斯,电脑是戴尔。媒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用的是成都索贝,非编(高清非编制作系统)用的中科大洋。
NBD:这些设备,是企业直接给电视台供货吗?
A先生:一般不直接给我们供货,相当于给中标公司供货,从那个公司转手过来。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直接来投。但实际这个和他们直接过来投标是一样的,后面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直接过来做的。
NBD:会不会是因为直接和电视台交易回款比较慢,找个中间商直接就可以收回货款?
A先生:对,产品给了这些公司,就必须全款打过去。而我们至少是一半一半,尾款是一年。所以对于设备供货商来讲,货出去、钱回来更好。
NBD:听说福州有个公司叫三奥,也做这个中间商的事情?
A先生:三奥?三奥是中间商。他不是马上上市吗?三奥更喜欢做这个,他为了业绩。
NBD:那让三奥参与进来,难道不会影响项目质量吗?
A先生:如果找三奥做中间商,建议只找三奥做皮包公司。其他的所有的安装什么的都不要找他。你指定谁来装。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做系统集成。
NBD:那相当于三奥就是一个中间商?
A先生:就是中间商,出钱、拿合同。
NBD:那三奥赚什么钱呢?
A先生:三奥他为了上市圈钱,不赚钱他也做。
NBD:设备硬件不是三奥生产的,这个或许不用担心。但后续的安装什么的?
A先生:你可以跟三奥说指定谁来做系统集成,三奥就不用管了。三奥我们也中过,当时我们就说系统集成你让谁来做。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做系统集成的。所以你让他们给你们出方案什么的,不太靠谱。你让三奥给你出方案,最后漏洞百出,会很不满意的。三奥号称业绩有多好多好,我们业内都知道,全是吹出来的。当中间商弄出来的。
NBD:像这样的企业也能上市?
A先生:包装嘛。有这个合同嘛。合同上又没有写不是三奥做的。
NBD:三奥可以说客户是福建台、福州台,但他进货还是要从别的公司进货吧?
A先生:他可以说自己是系统集成商啊。他把报表做得很漂亮。
NBD:做服务或系统集成这块,似乎与直接卖设备相比有些虚?
A先生:就是因为虚一点他才能包装上市,说自己技术含量很高,系统能力多好多好,做了多少个。其实狗屁啊。全是吹的。他根本没有集成的能力。NBD:包装业绩那不是要用很多钱?
A先生:上市一圈就可以圈几个亿,这点钱算什么?股民的钱最好用了。
NBD:三奥会贴牌吗?
A先生:不贴,他只要你的合同就行。三奥没有必要去贴牌啊。
NBD:他是福州的企业,那他在本地的背景还是很强?
A先生:是,他后台很硬。
根据A先生的讲述,三奥股份显然在福州广电系统口碑并不好,并直言三奥股份系统集成等技术能力很差,高收入和利润都是包装出来的,是做中间商弄出来的。同城主要客户如此介绍三奥股份,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
福建广电:除了垫资别的都不做
相比福州广电,三奥股份在福建广电的单子更大。招股书显示,三奥股份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提供电视中心新闻制播综合业务网系统等项目产品,2009年和2010年实现收入分别为657.12万元和2535.27万元,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为9.65%和17.97%,均为当年第一大客户。
对于2010年三奥股份获得的福建广电 “新闻制播综合业务网系统”采购项目,中国政府采购网也有相关记载。资料显示,该采购项目中标日为2010年5月28日,中标价格为2889.12万元。
不过值得强调的是,该项目是三奥股份和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奥特”)的联合体中标。但是,三奥股份招股书却没有提及联合中标一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招股书中,联合中标体新奥特竟然也成为了三奥股份的最大供应商。2010年,三奥股份向新奥特采购了2644.68万元的产品,占总采购额的26.28%。
由于有了福州广电相关负责人A先生关于三奥股份是“中间商”的说法,这不免让人生疑:难道三奥股份再次充当了中间商的角色,在采购了同行业公司、中标联合体新奥特的产品后,再卖给了招标人福建广电?
为了一探究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也来到了位于福州尤溪洲大桥附近的福建广电中心新办公地。一位负责招标采购的管理人员B先生向记者介绍,福建台新闻制播系统服务器是Omneon的。软件是方正在做,系统集成是北京力超做的。由于主要设备都是进口的,性能较好,也不容易坏,日常维护台里的人自己就能够完成。当记者提到三奥股份,B先生称知道这个企业,并表示福建台与三奥有过合作,不过三奥仅仅是提供资金,不做具体的事情。
NBD:现在不少合同会拉进来一个第三方,听说福建有个企业要上市,主要做第三方?
B先生:福州的吧?三奥是吧。他跟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当时我们允许联合中标。
NBD:允许第三方介入会存在风险吗?
B先生:风险没有。我们只认设备,设备到了我们才付款,
NBD:那后续的系统集成和安装服务什么的,也是第三方做吗?
B先生:系统集成和第三方没有关系。
NBD:合同是怎么签呢?
B先生:三方都签,甲方是我们,乙方是供货商,丙方是三奥他们。从法律上,这个东西是可以的。
NBD:新奥特也是让三奥这么做?
B先生:没错。
NBD:那相当于,三奥买新奥特的产品,然后再卖给福建台,从中间赚一道钱?
B先生:他也赚不到什么钱。他主要是为了做业绩(指收入),为上市做业绩。三奥融资成本低。
NBD:三奥有钱?
B先生:对。在省里面他算什么高新企业。在我们福建,因为这种企业太少了,就觉得像个宝贝一样的。给了他们很多的优惠政策。减税、免税什么的。所以他资金成本很低。
NBD:那政府采购的时候到底谁中标呢?
B先生:联合体嘛,他们两个都中。所以也不用担心风险,他这家(真正的供货商)还在这里。
NBD:那就是说三奥什么作用都没有起到?
B先生:对,他就是出钱。
NBD:也就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乙方(真正的供货商)在做?
B先生:对。三奥其实就是出钱。
NBD:这样一个协议,第三方是可以做高收入,那他怎么做高利润呢?
B先生:那是他的事情了,这种商业的东西只有他知道。
NBD:有没有可能,他一次性付款给供货方,打个折?
B先生:他们之间肯定也要订合同,这个我们就不知道了。另外,三奥是福州企业,跟我们台关系比较熟,他去要钱可能更快一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B先生的说法,三奥股份通过签署三方协议,在具体项目根本不参与的情况下,出钱“垫资”。其目的就是为了上市而做高收入。而三奥股份合作过的同行业公司就包括2010年的第一大供应商新奥特等。显然,这一重要垫资行为和“三方协议”都不曾在招股书中表述过。
同行篇
合作方:三奥股份垫资是图名 我们参与为牟利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和咨询了被三奥股份定义为竞争对手的位于北京、成都的多家同行业公司,但奇怪的是,对于三奥股份这种业绩处于爆发性增长的竞争对手,大多数同行居然均称没有听过。最终,记者辗转找到了与三奥股份同属一个行业、同时也与之有过合作的公司项目负责人。实际上,三奥股份是以垫资的方式来接项目,以充经营数据。“他们要名,我们要钱”——这就是三奥股份合作伙伴对其上市前垫资做法的一个最简明的说明。
竞争对手:没听说过三奥
从招股书数据来看,三奥股份在广电系统方面的经营做得已是有声有色。该公司2009年至2011年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10.87万元、1.41亿元、1.9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28.23万元、2596.08万元、3765.3万元,两者的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70.93%和62.37%。
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看业绩已经相当于早期上市的捷成股份,看复合增长率甚至还远远超过现今的同行。但奇怪的是,对于这个近年强劲成长的对手,其业内的同行却知之甚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首先拜访了行业的龙头索贝数码。
索贝数码负责市场的老总王峰告诉记者,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对其并不了解,虽然公司业务覆盖到福建,但福建办事处的人也从来没有提起过这家公司。
记者也拨通了被三奥股份列为竞争对手的该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捷成股份的电话。
捷成股份董秘称,在圈里面的合作、竞争对手主要就是中科大洋、索贝数码、新奥特和捷成这4家。之所以熟悉,也是因为这4家公司长期在一起投标,能够经常碰到,至于三奥股份并不了解,也没有听过。
“如果能够上市,那说明业务量也很大,但长期竞标的公司中没有它”,该人士说,“可能没有竞争关系吧”。据捷成股份公开资料显示,捷成股份的业务范围同样覆盖福建省,由深圳区营销中心负责。
被三奥股份列在第一位的竞争对手中科大洋也是行业中的“老人”,成立于1989年,业务上与索贝数码争雄,部分业务两者合计或占到市场7成份额。《每日经济新闻》委托了一位身处北京、又长期跟踪、研究过捷成股份,调研过中科大洋的券商人士了解,然而得到的回复同样简洁明了:中科大洋并没有听说过三奥股份这家公司。该券商人士说,如果不是三奥股份已经走到即将上市这个地步,自己也同样不知道这家公司,而其他关注这个行业的分析师,据他所知,也没有哪个听说过三奥股份。
合作方:与三奥合作资金回笼快
行业中知名企业都说不清楚三奥股份,除了其自己公开的资料外,三奥股份似乎成了一家“影子”公司。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三奥股份的供应商名单中、同时也在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中进行接触和了解。最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客户身份辗转从一家与三奥股份有过合作、同时也是三奥股份2009年至2011年间排名前五地属北京的某供应商X公司,并从X公司处得到了证实。
记者了解到,其实三奥股份与某些公司之间的所谓合作,实为资金中介,即由供应商去完成从安装调试到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工作,而三奥股份则负责帮电视台等客户垫资,一次性将全部款项打给供应商,进而随着项目的渐渐落成,再从电视台等客户处将项目的资金分期几年拿回。
“他们要名,我们要钱”,X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X公司此前与三奥股份合作过,X公司参与整个项目从安装调试到服务所有环节,由于三奥股份在福建本地反应比较快,项目建成后台里有点什么小事,三奥股份就会很快到现场处理,这也是上述公司与三奥股份合作的原因之一。
“不但如此,三奥股份还会出资”,上述人士说,“我把东西卖给它,它再卖给台里,台里是分期给它,它给我是一次性”。该人士称,由于一般台里付款两三年才能付清,如果是这种付款方式,X公司的资金全压在上面,项目也很难做。由此来看,上述公司与三奥股份的合作,资金回笼速度显然好很多。
该人士进一步介绍说,三奥股份在福建省里还算是个重点企业,之前是做学校还有网络业务,这块还比较有名,但他们想上市,就要拓展业务,光是做学校就不够,因为市场面不够大,想要迅速做大的话就需要接大单,比如电视台这些,但如果他们自己做电视台,技术力量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就联合业内的一些企业,“他们不但联合我们,还包括业内几家其他大公司”,通过垫资的方式,就可以做电视台的生意,“据我所知,就他们一家愿意垫资,就是不清楚他们为什么没有资金压力”,该人士说道。
如果供应商与三奥股份存有如此“暧昧”关系,那么,如电视台等客户方面,又如何看待呢?又或者是否在明面上放心与三奥股份的合作呢?
“实际上,有些台就不喜欢它,但它就是一垫资的”,上述人士直言,“其实台里也是看我们来做项目,才愿意和他们签约三方协议”,该人士称,此前跟三奥股份合作的项目,就是在三方协议中明确规定,所有的技术包括以后的售后服务全部是由公司完成,三奥股份只是负责跟电视台里面的商务接洽联络,以及负责去电视台催款,“台里觉得如果我服务不好,可以不给它钱,就是这样”。
至于这种交易的风险控制,合作公司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该负责人称:“我这边控制它(三奥股份)也很严的,钱不到,不发货的,我对它也是不信任的,所以丑话都会说到前头,一旦三奥股份不给钱的话,X公司就会直接跟台里重新签协议。”
协议篇
三方协议曝光 三奥股份收入造假有铁证
在与福建广电、福州广电、以及合作企业相关负责人的交流中,他们均提到了一个三方协议,那么,这到底是一份怎么样的协议呢?这份协议又能揭露三奥股份的什么问题?经过多方打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终于从有关方面获得了盖有三方公章的“三方协议”。也就是这份协议,成为了三奥股份隐瞒重要交易行为、招股书对经营模式虚假陈述、虚增收入的铁证。
合同大多数是对乙方的约束
该三方采购合同是一份“福建省省级采购合同”,合同金额是“629.255万元”,合同写明的采购日期是“2009年9月10日”。
合同的甲方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乙方是北京冠华荣信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丙方是“福建三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6月29日,三奥股份变更为“福建省三奥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这份协议中,通篇绝大多数地方均为合同对乙方的约束。
比如,供货责任。该协议原文关于“交货”的内容提到:“乙方负责设备的进口、报关、保险等手续”,“乙方提供入关税单”。“乙方负责将货物送达甲方指定的收货地点。运输费用由乙方承担。并保证产品原厂原包装、全新的产品。”
比如,系统安装调试等责任。该协议原文关于“安装调试”的内容提到:“乙方应于到货后30日内完成安装和调试工作。”
比如,培训责任。该协议原文关于“培训”的内容提到,乙方应对采购入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同时,乙方负责为丙方培训二名工程技术人员,达到为甲方提供福州本地日常技术支持能力。
再比如质保协议。该协议原文关于“质保”的内容提到:“如果发现货物数量差异”、“质量缺陷”,甲方将向乙方索赔。若产品出现非甲方人为的质量问题,在质保期内,则由“乙方和丙方上门负责包修、包换、包退”;在质保期后,“乙方对系统设备履行终身技术支持、维修、零件供应服务。”
一位律师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以上合同看,该协议表明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合同明确了采购设备的进口、运输、安装等一系列服务均由乙方提供,和丙方没有任何关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与招股书中,三奥股份数字媒体解决方案的主营在2009年、2010年没有任何“安装调试材料及外聘人工成本”完全吻合。
其次,一般来说,商品都有先行赔付原则,即谁提供商品,谁就对商品的质量负责。显然,上述“三方协议”中的“质保内容”绝大多数都是规定了乙方的责任,这表明丙方连分销商的性质都谈不上。
最后,从乙方培训丙方人员来看,丙方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三点与福建广电B先生所说的三奥股份没有技术,“什么都不用做”,与福州广电的A先生所说的三奥股份的收入是“做中间商做出来的”相吻合。
从三奥账上过一遍 创造收入
在三奥股份的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口中,该公司就是一个中间商,负责垫资。这一点在三方协议中完全体现出来。
根据协议中“付款方式”一节的表述:“甲方通知乙方发货日期后五日内,丙方向乙方支付境外采购部分全部货款。”
“甲方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的全部货款按投标文件规定与丙方统一结算,并由丙方给甲方出具购货发票。”
“货物经双方验收合格并正式投入运行,经使用部门出具证明后(且丙方开具货物价格100%正式税务发票)后30天内付货款的90%,余款一年后付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以上合同实际上透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由于丙方给甲方出具税务发票,故交易的全部金额都成了丙方的销售收入;
其次,由于设备都是由乙方直接给甲方提供的,丙方并不经手。那么,丙方起到的作用只是通过垫资 “创造”了并非真实的收入。
由此可见,上述两种情况也就成了三奥股份通过垫资虚增收入的铁证。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这样的三方协议三奥股份并非只与一两家公司签订过。据知情人士透露,三奥股份与其2009年第五大供应商北京永兴众智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第一大供应商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2011年的第一大供应商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等众多同行业企业都签署过这种垫资性质的三方协议,而最终的客户包括福建广电、湖北广电、泉州电视台等。
若不垫资 就会被“踢出局”
根据三奥股份招股书第57页的表述,三奥股份主要经营模式是首先“向上游供应商采购基础软硬件产品”,然后对设备进行“网络架构、系统平台搭建、调试”,并对最终客户进行“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等”。
然而,正如前文所言,三奥股份根本就不是采购基础软硬件产品,而是直接分销同行业公司的终端产品。所谓的“网络架构、系统平台搭建、调试、技术培训等”工作,也是由乙方来完成的。这清晰地表明,三奥股份在招股书中存在严重的虚假陈述。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书中,三奥股份将自己包装成国内领先的广电系统方案解决商的最大底气是承接了福建广电、福州广电的众多项目。然而,根据三方协议的内容,三奥股份完全是一个只提供垫资,随时可以被踢出局的角色。
在上面的三方协议中有规定:“如丙方延误付款超过30日,乙方将有权接管双方共同与福建广播电视中心所签订的“福建广播电视中心服务器设备采购项目合同”中所有丙方的权利和义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一条款和三奥股份的三方协议合作方X公司的负责人所说的情况一样。
技术篇
三奥股份缺失系统集成资质 高新资质涉嫌造假
在业内人士的眼中,三奥股份就是一个毫无技术可言,通过垫资虚增收入的企业。然而,这样一家企业却在2011年10月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值得注意的是,三奥股份没有行业内生存的最基本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而研发费用数据也表明,三奥股份根本不符合高新资质的要求。
竟没有“系统集成资质”
三奥股份自称是“数字媒体技术综合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那么,这个“提供商”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
在招股书第57页,三奥股份的主要产品和服务是“提供从方案设计到数字媒体采集……再到网络架构、系统平台搭建、调试、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及服务。”
而据业内人士介绍,上述内容中的“网络架构、系统平台搭建、调试”等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词,即“系统集成”。在“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及应用服务行业”,系统集成资质是最基本的行业资质之一。在2003年,工信部推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修定版)》,将系统集成资质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为最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如佳创视讯、捷成股份、中科大洋、成都索贝、新奥特等三奥股份的竞争对手和供应商几乎都有系统集成资质。
然而,在三奥股份的招股书中,却并没有该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江苏省南邮三奥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系统集成任何资质的说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工信部网站上进行了查询,三奥股份和南邮三奥不拥有任何系统集成资质。
投行人士指出,在项目招标时,往往都会对投标企业的资质有严格要求,如果三奥股份连最基本的系统集成资质都没有,很难想象它如何中标项目。
核心技术高占比涉嫌造假
虽然没有系统集成资质,但这并不妨碍三奥股份在2011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然而,招股书数据表明,三奥股份突击获取高新资质的情况十分明显。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的条件之一便是“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为了达到这一指标,招股书显示,三奥股份在2011年4月~8月获得了三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各一项。
这其中,发明专利“一种对视频素材进行帧精确剪辑的系统和方法”取得时间相当晚,有效期起始时间为2011年8月3日。
“专利和知识产权都是很虚的东西,关键是能不能创造收入和价值。”一位注册资产评估师如是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三奥股份并没有对该专利用于哪个项目予以说明,但却在招股书140页声称,2009年~2011年,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依次高达79.38%、81.52%、95.31%。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三奥股份存在大量签订三方协议,在“什么都不用做”的情况下垫资虚增收入的情况。显然,三奥股份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根本不可能有公司宣称的那么高。三奥股份招股书存在严重的虚假陈述。
研发费用存在两套数据
除了核心技术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必备的条件之一外,研发费用占比也在高新企业认定中十分重要。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须符合如下要求: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由于2009年~2011年三奥股份的收入均在5000万元~20000万元之间,按照要求,2011年获得高新技术认定的三奥股份,其近三年的研发费用占比应该均高于4%。
然而三奥股份招股书142页显示,2009年~2011年,三奥股份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依次为2.03%、5.31%、4.15%。(需要强调的是,获得高新企业认定的是三奥股份母公司,那么,其研发占比中的 “收入”,就应该是母公司报表中的营业收入。不过,三奥股份2009年、2010年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营业收入相同,2011年母公司报表营业收入19549.1万元与合并报表营业收入19899.63十分接近,故可以忽略不计。)
显然,至少在2009年,三奥股份的研发占比是不达标的。
值得注意的是,三奥股份不仅有2009年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的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公司研发费用存在两组数据。
在招股书142页~143页,三奥股份公布的研发费用明细构成显示,2009年~201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38.19万元、748.69万元、825万元。
然而,在招股书286页,三奥股份在公布管理费用主要项目时,其2009年~2011年研发费用依次为117.52万元、369.01万元、660.7万元。
很明显,上述两个地方反映的研发数据存在出入。若按照管理费用中披露的数据计算,三奥股份近三年研发费用占比依次为1.73%、2.62%、3.32%——无一能够达标!
成本篇
三奥股份惊现“零运费”销售费用奇低
除了高毛利率经不起推敲外,三奥股份的三项费用也十分异常。比如,三奥股份的销售费用占比和管理费用占比较同行业公司低得离谱,几乎只有同行业公司的一半;而财务费用占比却高得离谱,是同行的三倍多。值得注意的是,三奥股份经营费用中竟然出现“零运费”,这也佐证了公司不提供产品,而是通过垫资虚增收入的事实。
低得离谱的“两费”
除了高企的毛利率经不起推敲外,三奥股份三项费用也存在异常。其中最为业内不解的是,为何三奥股份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低得离谱?
三奥股份招股书显示,2009~2011年,公司营收依次为6810.87万元、14104.73万元、19899.63万元;销售费用为148.32万元、449.3万元、824.96万元;管理费用为414.56万元、964.82万元、1763.49万。以此计算,三奥股份2009~2011年销售费用占收入比依次为2.2%、3.2%、4.1%;管理费用占比依次为6.1%、6.8%、8.9%。
相较而言,2009~2011年,同行业公司捷成股份销售费用占比为5%、4.3%、3.66%;管理费用占比为15%、12.6%、16.6%。佳创视讯销售费用占比为8.9%、7.7%、7.6%;管理费用占比为17%、12.2%、13%。银河电子(14.76,-0.14,-0.94%)销售费用占比为7.9%、7.5%、7.2%;管理费用占比为6.6%、5.6%、7.1%。
可见,三奥股份的销售费用占比除在2011年略高于捷成股份以外,其余时间均远低于同行业公司。且2010年几乎是同业公司的一半,2009年只有同业公司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管理费用占比方面,除和银河电子相似以外,三奥股份远低于业务更为接近的佳创视讯和捷成股份,且只有他们的一半。
“零运费”说明什么
三奥股份是通过什么方法,将销售费用控制在极低的水平?在查看三奥股份销售费用具体项目后,记者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其销售费用中没有“运费”一项。
招股书显示,三奥股份销售费用主要为销售人员的薪酬、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并没有“运费”一项。
捷成股份的销售费用中有 “运杂费”一项,2009~2011年依次为35.7万元、66.3万元、91.8万元。佳创视讯的销售费用中也有 “运费”一项,2009~2011年依次为74.83万元、113.6万元、74.9万元。
运费虽然占销售费用的比重不高,但却反映了该行业的经营模式,即作为广电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提供的不仅仅是服务,还包括设备从厂家(进口口岸)到最终客户地的运输。
然而,三奥股份的销售费用中却不包括“运费”,这作何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三奥股份管理费用中发现了“交通运输费”一项,而捷成股份、佳创视讯的管理费用中均无 “运输费”,这又如何解释呢?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都可以包含运输费,但代表的含义不同。”一位有着十几年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关于运费的归集,如果是购买材料或设备产生的运费,在扣除7%的进项税额后可以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中;如果是为客户送货或提供包装而产生的运费,在扣除7%的税额后可计入销售费用;而如果是运送管理方面的物品,如礼品、清洁用品、运送垃圾等,则应计入管理费用。“由此可见,三奥股份根本不给客户提供运输服务,这是很难想象的。”
事实上,就在三奥股份签订的垫资协议中,就包含对乙方(供货方)提供运输的严格要求,作为丙方的三奥股份并不参与运输。显然,销售费用中不包括“运费”一项也佐证了三奥股份不是设备提供方、巨额收入造假的事实。
财务费用高出同行3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相比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低得离谱,三奥股份的财务费用则是高得离谱。
2009~2011年,佳创视讯财务费用占比依次为0.02%、0.14%、-2.2%,捷成股份为0.67%、0.49%、-1.4%,银河电子为0.3%、0.5%、-0.4%。同一时期,三奥股份的这一占比依次为2.4%、1.4%、1.8%,高出同行业公司3倍之多。
三奥股份财务费用奇高,主要是因为其利息、银行手续费、其他(保理费用、贷款担保费等)支出很多。招股书,2009~2011年底,三奥股份账面上的短期借款分别为3557.5万元、4902.9万元、4822.7万元。同期公司的货币资金分别为118.7万元、7884.5万元、9920万元。2010年8月,三奥股份新增了股东建银国际2000万元、潘哲耀1800万元的认购资金。
利润篇
三奥股份缺资质缺技术 凭啥赚取高毛利
只是中间商,没有行业最基础的系统集成资质,在广电系统毫无技术而言、“什么事都不做”的三奥股份何以拥有高达近35%的毛利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无论从同行业公司来看,还是从招股书反映的数据看,三奥股份的高毛利率根本站不住脚。
垫资垫出高毛利率
招股书显示,三奥股份2009~2011年的综合毛利率依次为39.7%、31.03%、34.43%。这其中,公司主营业务数字媒体技术综合解决方案的毛利率分别为43.61%、33.91%、34.91%。
根据以上数据来看,三奥股份扮演的是中间商的角色,从事的是垫资虚增收入的角色,那么这样的企业如何能拥有这么高的毛利率呢?要知道,佳创视讯的系统集成业务的毛利率也只有20%。
对此,上述有着十几年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指出,整个订单项目的利润空间是确定的,行业水平就是40%左右,从联合投标的双方来说,提供设备和系统集成还有售后维护的乙方,理应获得主要利润,那么只提供垫资的三奥,就只能赚取很小部分利润。也就是说,三奥根本不可能获取35%的高毛利。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由于广电系统绝大多数采取招投标,中标的价格是不可能更改的。如果毛利率存在问题,那问题一定出在成本上。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成本越低,毛利率就越高。
该投行人士分析指出,一般情况下,全额付款是能够获得一点折扣的,但也不可能获得供应商让利30%多的利润。更何况,根据三方协议的内容,三奥股份作为丙方,在设备安装完毕验收后30个工作日就能够获得90%的货款,“即使供货商不要10%的尾款,也总比向三奥股份打七折要划算吧。”
高毛利经不起推敲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相关招标资料和招股书数据对比来看,三奥股份部分供货商数据的确存在异常。比如,2009年三奥股份的第一大供应商北京天视网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视网讯)。
资料显示,2003年,天视网讯被北京冠华荣信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前者随即成为冠华荣信的全资子公司。2009年,冠华荣信和三奥股份作为联合体中标了福建广播电视中心服务器设备采购项目,且签订了垫资性质的“三方协议”,中标金额是629.255万元 (即上文三方协议的内容)。由此可见,天视网讯只是作为冠华荣信方面的具体执行者出现在三奥股份招股书供应商一栏。
招股书显示,2009年三奥股份来自天视网讯的采购额为393.16万元。以此计算,三奥股份通过垫资就获得了236万元的收入,37.5%的毛利率。
同样在2009年,三奥股份第五大供应商北京永兴众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兴众智)联合中标石狮市广播电视台转播车及服务采购项目,中标金额是537.89万元。
招股书显示,2009年三奥股份确认来自石狮市广播电视台的收入是459.74万元,大约就是90%的总价。然而,三奥股份披露的向永兴众智采购的金额仅为334.47万元。若以2009年确认的收入计算,三奥股份倒手转播车的毛利率高达27%;若以中标总金额计算,该项目毛利率则高达38%。将产品倒一次手,就能获得如此高的毛利率,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合理吗?
毛利率远超同行
公开资料显示,和三奥股份的同行业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纯粹的设备制造商,比如银河电子、同洲电子(8.93,0.00,0.00%)等。银河电子主要做数字机顶盒,该业务的毛利率为23.75%;同洲电子的有线电视接入设备毛利率为19.88%。整体来看,广电系统设备制造商的毛利率大概在20%左右。
第二类是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商,比如佳创视讯和东软集团(8.55,-0.07,-0.81%)。佳创视讯与三奥股份构成竞争关系,其系统集成业务的毛利率为20.28%,终端产品的毛利率为17.11%;东软集团数字媒体与教育事业部与三奥股份构成竞争关系。由于东软集团没有公布详细的分产品毛利率,市场只能知道东软软件及系统集成的毛利率为28.03%。整体来看,广电系统中的系统集成业务毛利率大概略高于20%。
第三类是整体方案解决商,比如捷成股份和大恒科技(5.70,0.03,0.53%)的控股子公司中科大洋。资料显示,这类公司通过采购通用的基础硬件,然后运用系统集成以及核心软件,将设备组合成为成熟的可直接用于广电系统的设备。其技术含金量显然比前两类公司要高。因此,捷成股份音视频整体解决方案毛利率高达47.88%;大恒科技电视数字网络编辑及播放系统毛利率高达40.13%。
由于合作的同行、最终客户均指明三奥股份“什么都不做”,只是一个“中间商”。那么,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如何能获得比设备商、比系统集成商都高的毛利率呢?
背景篇
三奥股东无行业背景 关联方藏身同一栋楼
楼下就是火锅店,三奥股份隐身在租用的不起眼的办公楼里,显得极其低调。不过,三奥股份的高管和股东却不低调,他们在外面参股或控股的企业众多,且以暴利著称的地产和投资公司为主。在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公司股东竟无一人有相关技术背景,让人啧啧称奇。
和关联方同一地办公
招股书中,三奥股份的办公地址有两种表述。在表述“查询地点”时,公司地址为“福建省福州市北二环中路117号蔚蓝大厦3楼”;而在正文中描述“主要办公场所”时,写为“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北环中路117号面积为925平方米的办公楼”。但实际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这两个表述实为同一地址。
该地址位于福建奥林匹克中心对面,福州市出入境管理处旁边,楼的上部有“蔚蓝大厦”字样。该楼占地面积不大,一、二楼主体被一家名为“香港阿杜火锅”的店铺占据,右侧是一家800便利店,左侧有一个小门,里面对着一个电梯,电梯旁边就是保安室,保安室旁边是一座楼梯。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从楼梯上至三楼,该楼办公区位于楼道右侧,不过记者发现,该楼办公场所的牌子写着“华奥机构”,并不是三奥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三奥股份董事长卓华的妻子严敏控制的诸多企业就以“华奥”冠名,三奥股份的关联企业“佰汇联”曾经的名字为“福建省华奥汇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也是三奥股份2009年的客户之一。
显然,三奥股份的关联企业企业与公司同在一栋楼,且正是公司招股书披露的“查询地点”。
记者继续向楼上走,发现第四、五层均为三奥股份的办公地。楼梯间墙壁上开始出现三奥股份的宣传画。
股东无行业技术背景
记者通过招股书和工商资料综合发现,三奥股份的股东和高管们在外面控制了很多企业。
比如董事长卓华和严敏夫妇,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就多达7家,以房地产公司居多;董事陈永有重大影响的企业有4家,黄高健能施以重大影响的企业有2家;董事刘涛控制的企业也多达6家。此外,监事陈晓明控制的企业也有3家,其与董事长夫妇共同持有的佰汇联(福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佰汇联)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佰汇联曾经就在蔚蓝大厦三楼办公,与三奥股份“上下楼”,不过目前佰汇联已经搬到了蔚蓝大厦旁边的时代经典大厦二楼。
通过上述信息不难发现,前述高管和股东另外控制的企业与三奥股份的业务相差很大,且主要以房地产公司和投资公司为主。对此,一位IT行业分析师抛出了这个问题:“主要高管和股东竟然没有一个是技术出身的,三奥股份靠什么发展壮大呢?”
带着该分析师的问题,记者在招股书第83页发现,三奥股份表示“本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146页也自称“公司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核心技术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但事实是,三奥股份的主要管理层和股东都不具备广电行业技术背景。
根据招股书的表述,三奥股份的高管和股东中,看似与技术最沾边的是董事长卓华。其个人简介介绍为“拥有十余年项目管理及技术研发经验”。对于卓华到底有哪些技术贡献,招股书却没有披露。
记者查询发现,三奥股份唯一的发明专利“一种对视频素材进行帧精确剪辑的系统和方法”的发明(设计)人是卓华、邱源峰、陈锦三人,后两人是核心技术人员。“虽然卓华是作为发明人,但根据一般职务发明行为,法人往往会署名,但除非单独署名,否则并不一定具有技术能力。”一上述分析师如是说。
除了卓华,其他高管和股东的屦历均与广电技术不沾边。
副董事长陈永来自证券业,曾在多家基金公司以及华夏证券资产管理部任职;董秘黄高健曾在中信银行(3.96,-0.01,-0.25%)福州分行担任行长助理;副总经理梁齐芳 “拥有十五年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经验”;董事刘涛拥有“企业发展、投资管理、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经营;董事刘茜现任建银国际并购与融资部助理副总裁;副总经理陈云锋 “拥有十年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经验”;财务总监吴佳盈“拥有十年财务管理与资本运作经验”。
显然,这些人的资历均与广电系统无关,也不具备本行业的技术能力。
供应商篇
三奥第四大供应商无注册信息 多家本地客户关系复杂
在2011年三奥股份前五大供应商中,来自福州的两家“非知名”企业提供了合计1300多万元的产品,这两家公司分列第三、第四大客户。
但记者调查发现,三奥股份第四大客户无注册信息,且众多福州本地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存在错综杂的关联关系。
第四大供应商无注册信息
三奥股份2011年第四大供应商是福州百创工贸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三奥股份提供了557.31万元的产品,占2011年三奥股份总采购金额的4.49%。然而,在福建工商红盾网数据库中,却并没有这家公司的信息。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往福州市工商局和福建省工商局查阅资料,查档窗口的工作人员均明确告诉记者“没有‘福州百创工贸有限公司’这家公司”。
一家没有注册信息的公司,如何成为三奥股份的第四大供应商呢?
记者通过网络寻找到福州百创工贸有限公司地址是 “福州市福马路161号1958文化创意园7号楼4楼”。随后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创意园实际上是一个经营福州特产寿山石的一个市场。根据号牌指引,记者很快找到福州百创工贸有限公司的标牌。但却发现玻璃门紧闭,未见有人办公。
就是这样一家在工商局查不到、极有可能没有注册的企业,竟然是拟上市公司三奥股份的第四大供应商,且出现在招股书中。
涉嫌违反信披法规
在三奥股份众多的福州本地客户和供应商中,多家企业存在关联关系。
比如同为三奥股份2011年客户的福州中灵计算机有限公司和福州致正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前者的法人代表为“林迎飘”;而“林迎飘”同时也是福州致正的股东和监事。
又如福建新中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中冠)与福州大地数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地数码)。2009年,新中冠既是三奥股份的供应商又是其客户;2010年,新中冠是三奥股份的第三大供应商。工商资料显示,新中冠曾有一位股东名叫詹云芳,2007年,詹云芳将部分出资转让给总经理吴根茂;2011年,詹云芳将剩余出资额转让给了詹毅。截至2012年7月10日,新中冠的股权结构为吴根茂1545万元,詹毅55万元。
2009年,大地数码是三奥股份第二大供应商。工商资料显示,在2010年8月之前,吴根茂一直是大地数码的法人代表、总经理。而在此之后,詹云芳受让吴根茂的股权,至今担任大地数码的法人代表和总经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三奥股份在招股书中没有予以说明。对此有投行人士指出,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8号——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第四十四条规定:“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销售客户,应合并计算销售额”;“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供应商,应合并计算采购额”。
显然,上述这些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应当对其背景予以披露,并根据规则“合并计算”。三奥股份的招股书披露涉嫌违反上述法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