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报告摘要:
周观点
新能源汽车
特斯拉、国内新势力、欧洲部分国家公布 21Q1新能源汽车销量我们认为:
1)从特斯拉一季度数据来看, 18.48万辆的季度交付量再次创历史新高,环比 20Q4增长 2%,表现优异。随着国内 Model Y 产能爬坡以及销量规模扩大,以及美国新版 Model S/X 的推出,全年交付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2)从国内新势力交付数据看, 2月由于受到春节及开工天数影响,销售环比出现下滑。但从 3月的数据来看,交付情况回暖明显,同环比均实现较高增长,预计 3月国内整体销量将恢复。
3)从欧洲公布的数据看, 3月瑞典、意大利和法国的销量均大幅回暖,渗透率环比均提升 2pct 以上。瑞典和意大利 3月的销售量超过 2020年12月相对销量高点(12月销量分别为 16,929辆和 13,629辆),印证欧洲新能源汽车高景气状态持续。
展望二季度以及全年,国内方面,伴随国产 Model Y 的产能持续爬坡,叠加大众 ID.4等新车型的上市,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有望持续提升。欧洲方面,碳减排压力将促使车企保持甚至加强对电动化的推行力度,补贴政策也将继续刺激消费者的需求,供需将双向推动欧洲高增的态势。继续看好今年全球以及主要车企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以及对于中上游环节的拉动。
核心观点:
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结构与质量的持续改善,以及 ModelY、 ID 系列等优质新车型的不断推出,供给将驱动需求变革,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预计 2021年销量实现快速增长。看好: 1)首先应紧抓龙头高成长、高确定性机会,特斯拉、大众 MEB 平台、宁德时代、 LG 化学、新势力及宏光 MINI EV 等具备畅销潜力车型的核心供应链; 2)长续航、快充需求扩大,驱动技术革新、产品迭代的正极材料、锂盐添加剂、导电剂等环节; 3)高端化+经济性两极化发展带来的高镍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需求提升,以及高镍趋势下三元正极材料格局持续优化; 4)渗透率预计持续提升的导电剂环节; 5)销量增长带动需求提升,预计供需偏紧的隔膜和六氟磷酸锂环节; 6)储能、两轮车等具备结构性机遇的细分环节; 7)持续完善的充换电设施环节。
受益标的: 宁德时代、天奈科技、宏发股份、当升科技、容百科技、中材科技、派能科技、亿纬锂能、科达利、恩捷股份、天赐材料、中科电气、孚能科技、国轩高科、德方纳米、特锐德、科士达、璞泰来、鹏辉能源、华友钴业等。
2.新能源 光伏玻璃价格大幅下调,硅料价格持续上涨我们认为, 3.2mm 规格价格降至 28元,有望带来单玻组件成本约0.05元/W 的下降,能够缓解组件端一定程度的成本压力。
据硅业分会,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 12.5-13.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 13.18万元/吨,周环比上涨 3.53%;近期硅料价格维持涨势的主要原因包括,硅片企业的待交货订单支撑了多晶硅料需求,以及 4月份多晶硅供应端有两家一线万吨级企业计划检修,使得市场供应预期相对更为紧俏。
核心观点:
1)光伏 短期看,今年仍有部分结转竞价项目预计于 630前抢装; 国内补贴完全退坡后,平价项目将接棒竞价项目,已公布的平价项目规模将成为 补贴退坡后国内装机需求的重要支撑部分之一,需求有望逐季提升。
中长期看,碳达峰、碳中和以及 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目标明确,光伏等未来在碳减排中将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注市场变化下的供需关系及技术变革下的结构性机遇,如硅料、 宽幅玻璃、 EVA 树脂、 大尺寸硅片、大尺寸电池片、 碳/碳复合材料热场产品、 光伏逆变器、 跟踪支架, 异质结电池和储能等。
成本优势与技术领先是光伏产品企业的立足之本,上游价格快速上涨将加速行业出清,市占率集中环节话语权将得到提升,应重视头部企业的阿尔法机会;垂直一体化厂商有望在价格波动时显现出产品竞争优势。
随着补贴缺口问题的解决和后续新增项目脱离补贴依赖,运营商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受益标的: 隆基股份、通威股份、 金博股份、 联泓新科、 福斯特、 中信博、 阳光电源、 海优新材、 京运通、 爱旭股份、 福莱特、 太阳能等。
2)风电 当前节能减排目标明确,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主要形式之一也将发挥其重要作用,行业有望实现中长期可持续发展。重点关注市场竞争优势提升以及受益于海上风电及海外增量市场空间标的。
受益标的: 日月股份、中材科技、运达股份、金风科技、明阳智能、大金重工等。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达预期;新能源装机、限电改善不达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疫情发展超预期风险。
56644234-690d-4442-a8c0-fb89f43b855a.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