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盐湖提锂有望成为全球锂供给的基石。
(1)在全球探明锂资源中,58%为盐湖卤水类型,26%为伟晶岩固体锂矿,其他包括黏土、油田和地热卤水等;在中国本土探明锂资源中,约 79%为盐湖类型。
(2)全球代表性的盐湖锂资源分布在南美锂三角(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美国西部以及中国的青海和西藏地区。回溯历史,1966年投产的内华达银峰盐湖是全球首个以锂为主产品的盐湖项目,后续在上世纪 80年代至 90年代,禀赋更优的智利 Atacama、阿根廷 Hombre Muerto 先后投产,成为全球盐湖提锂的主导者。
(3)盐湖生产碳酸锂的现金成本在 2000-4000美元/吨区间,垂直一体化的矿石提锂需4200-6000美元/吨区间,因此盐湖提锂的登场重塑了全球锂行业的价格体系。
(4)鉴于盐湖的资源规模优势以及现金成本优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储能需求快速增长的绿色能源时代,加大对全球盐湖锂资源的开发力度势在必行。
为何盐湖提锂过去常低于预期?尽管盐湖提锂被寄予厚望,但其 2020年的产量占比仅约 46%,过半仍被矿石占据,我们认为这反映出过去盐湖提锂在多方面的短板。
(1)盐湖主要形成于封闭盆地,皆位于高海拔偏远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作业条件艰苦;
(2)海外主力盐湖多采用沉淀法工艺(Li vent除外),需要建设大规模的盐田进行晒卤,导致 Capex 高、建设周期长, 且沉淀法仅适用于高浓度、低镁锂比的优质盐湖资源,否则效率将大打折扣;
(3)根据沉淀法的工艺流程,需先提钾、再提锂,导致碳酸锂的产能扩张往往还需取决于钾肥的生产规模,实际产量也与蒸发率、降雨、山洪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4)盐湖卤水的化学组分因湖而异,产线难以轻易复制、磨合周期较长。
(5)盐湖一步生产的碳酸锂产品在过去主要为工业级,偏粗放,品质及一致性难与矿石系相媲美。
(6)优秀的工艺团队、项目团队稀缺。
未来盐湖提锂的工艺将更加多元、更加精细、高效和环境友好。
(1)青海无疑是全球盐湖提锂技术进步最为显著的地区,经长期摸索、优化和持续投入,突破了高镁锂比、低锂含量卤水提锂,目前察尔汗(吸附)、东台(电渗析)、西台(暂采用煅烧法)、一里坪(膜分离)等主力盐湖均已找到契合自身卤水特性的工艺路线。
(2)海外领军盐湖也在持续进步,例如 SQM 升级了产品品质,未来还将在大规模减少卤水抽取量的情形下,通过提高回收率来实现大幅扩能,Livent 计划逐步退役全部盐田,并将压缩吸附工艺的淡水消耗。
(3)下一代盐湖提锂技术方面,在前端,原卤吸附、提锂前置(先提锂)、电化学提锂等已开始得到前期测试和论证,未来有望促进生态敏感地区(如西藏)以及全球次优新盐湖项目的开发,在后端,例如采用双极膜、电解工艺直接生产电池级氢氧化锂也已成为中国、海外企业的重点技术攻关环节。
a22ff464-6725-4ade-9e79-582b9e909e41.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