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本周行情回顾新材料指数下跌1.72%,表现弱于创业板指。OLED材料跌3.37%,半导体材料跌2.97%,膜材料跌5.62%,添加剂跌3.53%,碳纤维跌5.03%,尾气治理跌0.6%。
涨幅前五为永冠新材、回天新材、天奈科技、共创草坪、世华科技;跌幅前五为。
ST康得、凯美特气、联化科技、金禾实业、激智科技。
化工新材料周观察:碳中和系列(六)能源巨头密集布局加氢站和“绿氢”中国力争于2030年左右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两大方向: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对于化工新材料的影响包括:提升光伏、风电新能源的比例,带动上游材料的需求增长;部分替换以化石能源为原料的产品需求,如生物基聚酰胺、PLA可降解塑料,以及生物柴油;通过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实现CO2循环再利用。
氢能是一种清洁脱碳的二次能源,是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过渡和转换的桥梁。根据《中国氢能产业白皮书》,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实现CO2减排约7亿吨。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亟需加氢站配套,4月13日,中国石化宣布,“十四五”期间将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以实现其由国内最大成品油供应商变身“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愿景。随着制氢设备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降低,“绿氢”将成为未来制氢的发展趋势,3月31日,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致力于光伏与制氢深度融合。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业资讯【斯迪克】4月16日公告,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15.39亿元,同比增长7.45%;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63.34%。2021Q1实现营收3.96亿元,同比增长45.10%;归母净利润594.36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昊华科技】4月15日公告,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54.22亿元,同比增长10.10%;归母净利润6.48亿元,同比增长18.92%。子公司晨光院拟投资21.54亿元,建设“2.6万吨/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
】【彤程新材】4月15日公告,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20.46亿元,同比减少7.34%;归母净利润4.10亿元,同比增长24.17%。
【液晶】据CINNOResearch统计,2015至2020年,中国市场液晶年需求量从约200吨成长至400吨左右,2020年中国市场液晶材料的国产化份额约达60%。
受益标的我们看好OLED材料、军工材料的高确定性成长,看好高端电子材料国产替代实现从0到1的突破,看好生物制造在新材料领域的广阔空间。受益标的:昊华科技、斯迪克、万润股份、濮阳惠成、瑞联新材、彤程新材、江化微、凯赛生物。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e6dd76b5-f6be-4a52-971c-fbca1dad250e.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