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备考基本情况 12年前通过司考,投行从业5年+,无财务背景,16-19年都在30-40这个区间(另有多次报名未参考),20年两次分别48 49分,21年07月考试63分飘过。
二、不算经验的tips 1、坚定必胜的信念,积极备考 从前面的成绩也可以看出,虽入投行多年,也考了很多场,更多是裸考,一开始备考态度不够积极认真。18年前,没有刷会计轻一,那会更多是工作需要,翻看会计教材+百度,主要应对工作需要。但对于考试来说,是绝对不够的。虽然的确有0财务基础,只复习非财务部分考过的同学,但这样的备考策略除了法律法规的精准记忆和理解运用外,更多是被好运眷顾。 2、我眼中的有效复习 19年下半年开始,是一轮全新的复习和备考,一是注册制改革,新内容很多;二是一孕傻三年,记忆力减退非常明显,之前的基础知识比如《公司法》也出现记忆错乱。也是在19下半年,我开始刷轻一,而不是再使用三大本的财务,就是不再犯懒。 题主非学习考试天赋型选手(简称学渣),没有高强度的刷题训练,只是看书理解了的话,对于考试没啥用,一做就废。20年初疫情在家期间,我接着刷轻一的会计和审计的重点章节,开始有了错题本雏形,把错了的点用一句写下来,经常拿出来当错题本看,我能回忆起题干,我为什么错即可。也确实是因为刚开始错的很多,摘抄并不现实。非财务部分开始串联知识点,做了一些对比和总结。 综上,我眼中的有效复习:1、对于0财务基础财务基础的同学,做题不仅要有正确率,更要有速度,除了刷题无他;2、非财务知识不仅有精准记忆输入脑中,更要可以输出,即自己能默写大概的知识框架为最低要求。
三、量化我的复习过程 1、20年9月考试,考了48分,题目没做完,差5-6道题的样子。考场上有种强烈的无奈,那就是看着都熟,计算不出正确答案,或者时间不够用。痛定思痛,说白了就是不够熟练,没有形成像骑自行车一样的肌肉记忆。法规类题目总觉得没正确答案,我返回去重新看真题和云课堂的三套模拟题,反复提示自己不要想太多,法规题目一定要有应试思维。后来刷题陆续有半个月左右,从2020年11月考试成绩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确实当时出差多,投入不够,客观来看就是还没到质变的程度。 2、轻一反复看,且不能放下间隔太久,保持做题感觉。轻一考前3个月至少再刷完整一遍;考前半个月刷1-2遍错题。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7月计算量并不大,很多文字题,这对有功底的同学是利好的,没有功底的同学也注意调整复习重点。 3、2020年两次考试分都不高归结于传统板块应试能力差以及新法规的消化不到位两点原因。 针对应试能力差,还是得刷题。不想备考过于痛苦和漫长,以及看到以债券为代表的注册制后的办法也在持续修订,所以差不多从4月开始准备7月考试的复习。接近3个月的时间里,循环外除了债券外的所有非财务内容和会计。先从做题开始,包括真题和模拟题。很长一段时间里,心浮气躁,做题准确率不高,但仔细看看其实不难,要么粗心、要么着急,如果心态稳一些,我能捡回来10%丢掉的分数,另外还有那么3-5%就算我不会,我也可以通过认真读选项的用词,比如“仅”“应该”“可以”“含”“不含”这种词读出正确答案。我终于看到希望的曙光,我知道我慢慢积累是有成果的。 针对新法规,的确2020年两次考试和21年7月考试都有些反押题、回避热点的味道,但法规毕竟太多了,抓新法规还是性价比很高的复习策略:1)修订说明就是新法规注意事项的汇总,比背法规简单多了,必看;2)没有修订说明的新法规,尝试用命题老师的思维发掘考点,带着问题看,走心看,不是“朕已阅”的心态哦,自行体会。 我没有经历过50分左右的徘徊,三套题模拟分数也不高(28-38之间,不凡不黑)。这个考试也是真没有重点,而都是重点。我也没有一鼓作气,如果早考过,早当上保代,相信钱一定比现在多,但可能跳槽尤其转行会更困难…… 最后感谢论坛兄弟姐妹的无私分享,感谢七星楼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