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个人基本情况,我在某大型券商从事债券承做业务,之前有3年四大审计背景,通过了CPA考试。财务基础还算不错。但是除了债券融资相关内容,上市保荐、并购相关法规非常薄弱,同时这次是我第一次参加保代考试,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报名了投行云课堂小班课程。顺便安利一下,投行云课堂小班课简直超值,阿东老师严谨的态度、不厌其烦的解答,以及一系列讲义都是攻克考试的重要法宝,墙裂推荐。 首先谈谈我个人准备考试指导思想。2021年12月那次考试,论坛上哀鸿遍野,普遍认为那次考题比均偏,涉及不少实务中的冷僻知识点,以至于考试没有区分度,不能把真正认真准备、基础扎实的考生筛选出来。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对于核心考点、基础知识的把握要更新精准,牢牢地守住“基本盘”,尤其是对于财务部分考点要尽量多拿分,做到尽量不丢分(个别生僻的审计、税法内容例外)。因为法规部分无论复习地多么细致,每次考试都会有10分左右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生僻考点。只有保证财务部分正确率,才能为通过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财务考试有大量来自于轻一、注会考试原题,相对可控、灵活度不高,只要付出足够时间,就能稳定取得高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得财务者得天下。 我在前期因为工作原因、个人原因断断续续做了一些会计题目,但是正式投入备考状态是从今年3月开始。这次我下了足够的决心,正好这半年业务也不算很忙,多数情况6点半之前可以下班。我拒绝了一切娱乐、社交,工作日早上6点45~8点,晚上7点半~12点,上班地铁上的时间也不浪费,工作日每天保证5个小时以上高强度学习。周末早上6点45~晚上12点,保证11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学习。我是先从财务部分开始的,先把财务需要理解的内容学扎实。4月之后逐渐开始逐渐增加法规部分学习时间,前期侧重财务、后期侧重法规。财务部分,应试指南3上所有的例题、以及轻一(2021版)全部选择题我都至少做过2遍以上,个别比较重要的章节,比如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企业合并、合并报表、债务重组部分,我都做过3遍甚至4遍以上,阿东老师说,“财务部分一定不能局限于会做,而是一定要追求速度,准确率。很多内容要形成思维定势。”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财务部分有了比较扎实基础之后,我开始逐渐增加了法规部分的学习时间,我差不多保持每周一章的速度,先是听阿东老师基础阶段法规讲解,之后再去看应试指南内容,知道哪些地方可能会作为考点出现,会大大提高效率。由于缺乏实务经验,绝大多数法规阶段基础讲解我都听了3遍以上(后期可以用2倍速)。听一遍讲解,自己再看一遍应试指南,就这样法规部分7月之前我已经过了3遍。这期间我每天是重点学习法规,也会适当做一些财务题目,尤其是云课堂习题班题目,我都反复做了3遍(内容有一部分跟轻一、应试指南3重叠部分)。原本自信满满地以为可以通过考试,然而7月9日云课堂组织那次模拟考试,我仅仅得了56分。这次考试让我发现了学习中的问题,很多看过无数次的考点,但是却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细节。比如:主板公开发行三罚一责主体是董高、两创板主体是则是董监高;小额快速审核程序禁止情形,科创板与创业板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12个月内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交易所公开谴责,这里是“公开谴责”不是“纪律处分”…… 诸如此类非常细节的地方,恰恰是命题的重点。对于保代考试而言,“会一点儿”跟“不会”是完全一样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有时觉得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谓的”文字游戏真的挺没意思。实务中只要知道去哪查找法规即可,不需要精准记忆。然而现阶段我们无法去改变协会领导的想法,只能被动地去适应接受。我始终认为一个只能考试的人,绝不是第一流的人才,但是一个不会考试的人,也多半不会是什么厉害的人物。就拿历史上被人诟病已久的八股科举制度来说,固然这套考试制度下,考生只能从传统的四书五经出发,找论点论据,文章结构都有严苛的规定。极大地禁锢了思维,严重制约了人才发展。但是回头看看那些科举制下出产的历代名臣,文天祥、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哪个不是经天纬地的不世之才呢? 原定7月的考试延期至8月下旬,冥冥之中老天似乎也在帮我,故意多给了我一个多月时间。这一个多月,我又从全新的角度把法规过了一遍,重点关注了那些之前忽略的细节,同时兼顾了最近几个月新颁布的法规,重要的内容我都截图或者拍照放在Ipad里,上下班路上以及公司办公之余不断重复,不断强化记忆。近半年高强度的学习,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抵御了各种内啡肽的诱惑。距离考试还有不到一周时间,七星楼主最后三套题上线,这三套题我的成绩分别是56、55.5、53.5,居然没有一次超过60分。一度让我感到心灰意冷,开始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对于所有考生而言,最沉重的打击不是没有通过,而是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心血,然而结果却差之毫厘。痛定思痛,我忘掉分数,把最后三套题涉及的考点逐一分析了一遍,分析做错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大意,有的是因为缺乏做题经验,有的考点确实是我掌握得似是而非,有些考点甚至是之前没有涉及的,比如税法小规模纳税人简易征收、内控鉴证报告保留意见事项等内容。保代考试考点实在浩如烟海,把每个考点都扎实的掌握,我相信是不现实,回到指导思想,一定要牢牢守住“基本盘”,对于自己之前学习过的,应试指南中重点介绍的核心考点一定要不打折扣地全部掌握,“基本盘”之外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适当取舍。最后三套题我都做了2遍,作为查漏补缺,强化相关记忆,效果显著。 考前一天我反复看了七星楼主的考前提示,制定了自己的考场策略。我个人的习惯是从头开始做,法规超过1分钟、财务超过2分钟没有得出结果,就要果断放弃。关于计算器,考场电脑上自带的计算器属实很难用,不能数字键盘录入,只能一下一下鼠标点击数字录入,效率极低。考试并没有明文说不让带,具体能否使用,完全看监考老师个人判断,强烈建议带上自己的计算器,如果能用就优先用自带的,能用就算赚到。目测我们考场只有2人是自带了计算器,考试期间我一直使用自己计算器,运算如飞,考到还剩40分钟结束时,老师突然上来告诉我,考试不让使用自带计算器,先帮我收起来。那时候我已经把绝大多数需要计算的题目都做完了。 虽然考试过程中我体验良好,总体上考题还是围绕核心考点展开,没有过多生僻的考点。鉴于之前模拟题也是同样的体验,但结果确差之毫厘。此次我也没有稳过的把握。直到23日下午,我怀着无比忐忑的心情,打开了官网的查询链接,71.5分!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几秒钟时间大脑居然一片空白,随即激动、兴奋、狂喜瞬间涌上心头。我的鼻子一酸,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近半年的付出与心血在那一刻瞬间绽放,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后谈一点,我在备考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相信不少考生也有类似疑惑,由于相关法规不断更迭,甚至会计准则在不断变化,导致应试指南包括其他参考资料中,可能存在不适用的内容。某些内容甚至应试指南的更新说明也没有收录,某些题目某些选项之前还是正确的,新规发布之后就不能选了。这里大家也不需要过分苛责资料编纂者,毕竟应试指南那么多内容,每个新规出台之后都去逐一核查,也是不小的工作量。建议自己学习时候,引起高度重视,就是对于新规一定要保持最够的敏锐度,利用好云课堂新规的相关总结,一定要留意那些新规内容,应试指南更新说明内容。 诚然,保代考试目前还不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考试,不能像注会考试那样做到核心考点稳定,难度相对稳定,有比较标准化的教辅材料。给考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但是我想引用七星楼主的一段话:岁月不居,诸事不易,我辈唯有砥砺前行,不为险阻所羁绊,方能有所获。 预祝各位朋友都能早日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