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西部地区,多个城市在建金融中心。比如,四川成都准备2015年建成“西部金融中心”,云南昆明在建设“泛亚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陕西西安在建设“欧亚经济带金融中心”,重庆在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广西南宁在建设“东南亚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宁夏曾提出要打造“中国国际化的伊斯兰金融中心”。如果将范围扩大到整个中国,明确提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中国城市多达百个。比如,上海“四个国际中心”之一便是“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提出要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等等。对于排名,有报道称,上海、北京、香港属于全国金融中心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则有天津、广州、成都、重庆等城市。 这么多“金融中心”,真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能相当困难。在安邦研究人员看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重在基础。 安邦曾在2012年9月的《战略观察》产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特点研究”归纳指出,金融中心应具有较好的金融广度、较强的区域辐射能力、很高的开放度和优良的地理位置、强大的信息交流能力这四个主要特征。放在国内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来看,这些因素同样适用。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2012年曾有学者指出,“北京更像是一个资金筹集中心,而上海更像一个资金运用中心。”北京在资金集聚和辐射、金融深化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上海则在风险管理水平和金融机构多样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是如何利用好现有基础进行深化发展的课题。 而对于国内大多数金融中心城市建设,更多的是构建基础,形成必要积累的过程。 具体来说,很多城市首先面对的是金融发展所需的产业支撑。按照金融理论,金融业发展要靠金融家,也要靠企业家,要靠金融业提供的创新融资趋势与产业的协调发展。但实际上,某些地区的金融中心建设过分强调“金融”,出现与实体经济脱节的迹象。 其次是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集聚起来,吸引丰富的金融人才以及把金融机构做强做大的问题。比如有分析指出,在伦敦、纽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比重均为10%以上。按此比例,上海相关人才缺口超过100万。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国内其他城市金融人才缺口也将成为制约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大瓶颈。 再次,在市场建设中增强在区域内的辐射能力。这点也不忽视。比如个别城市提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但当地举办的“国际性”金融会议参会情况充其量是省区内小范围的金融论坛,辐射力短板明显。 最后,地方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至关重要。据报道,承载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金融区梦想的城市新区——西安浐灞生态园因为承办世园会,背负起了接近百亿元的各类债务。由于产业定位模糊、资源配置不到位、区域内缺乏要素吸引力、房价高企等诸因素,起步已6年有余的金融区建设迄今乏善可陈。特别是政治资源和土地资源都处于弱势地位,据悉没有哪位西安的高层领导愿意接盘。当地要成为西部金融中心的梦想正渐行渐远。 综上所示,区域金融中心的概念提出来容易,要真正建成仍需把基础工作做好,才有希望梦想成真。(LTM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