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零基础过五门CPA的一些经验及教训分享 本文仅限于会计零基础读者,考霸及会计相关专业人士就不要见笑俺了。 本文很早就已经成文,也发到会计网校的论坛了,但一直不敢发到投行先锋来,只觉得这边人才济济,真是不敢造次,班门弄斧啊。 但寻思良久,觉得以前自己也在论坛学到很多东西,自己一些发文贴还直接被管理员删除了,因为有不劳而获嫌疑。 在此,谨以此文回报一下论坛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PA是自己职业规划的重要一环,可以说属于和司考一样非过不可的。 朋友问我为何这么辛苦一年报六门,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在毕业前过完综合阶段,直接目的是拿中华会计网校的奖金(过六门1万左右哦,这也是我没报东奥的决定性原因O(∩_∩)O~)。 我发现,完美总是和我无缘,有那么坑爹的一门没过,奖金也没了,毕业前过完综合阶段的计划也泡汤咯。至于过了那五门的具体成绩,就不好意思讲咯,没什么80、90分的,都是低空摔过。 言归正传,说些有用的东西。 窃以为,任何考试无非三大步骤: 第一,搜集信息,确认此考试价值及吸取前人考试经验; 第二,制定考试计划; 第三,正式复习及修正计划; 一、 关于搜集信息 1.1 关于CPA价值的信息源 首先,师兄师姐或其他长辈,特别是和你理想职业同一领域的,比如你希望未来进入券商投行部,你可以找在券商投行部的师兄师姐或者亲戚之类的,他们会告诉你,比如他们会说,投行很多工作需要与律师和会计师沟通,注会和司考都是很重要的,这样你就能明白CPA对你进入该行业价值大否? 其次,看招聘职位说明,比如你想去券商投行部,你会发现很多标明“通过CPAXXX优先”,这就说明CPA有价值了。 再次,你可以到相关论坛发问,还是以券商投行为例,你可以去投行先锋论坛发帖问CPA的价值,或者直接在论坛里搜。 最后,百度一下吧。 1.2 关于CPA考试经验的信息源 太多太多,比如中华会计网校论坛,考试吧等等。 百度一下吧,大把大把的考试经验,虽然有点空,比如我这篇文章,但给你一个感性认识及整体把握还是可以的。 二、关于考试计划 制定计划是个相当兴奋的过程,当你确认了CPA的价值,下定了决心,并看了许多像本篇文章一样的经验贴后,你开始制定宏伟的计划,一想到自己即将成为全国仅有的那几十个六门全过的牛人,动力也倍增。 是的,关于动力,我必须强调一下,没有动力,CPA六门就算了,过一两门还差不多。可以说,动力是一次准备六门最重要的因素,什么所谓方法,计划,资料啥的,通通都是浮云,有了充足的动力,你才能每天坚持看这些不能再枯燥的东西,才能背这一堆堆公式以及做大量的练习。 挖掘一切你所能挖掘的动力吧。这一点虽然空,但至关重要。 关于我的复习计划 总期间: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10月12日 四个多月复习时间,除掉中间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所占用的时间,满打满算,120天。 前三个月属于有些放松时期,每天真正用于CPA的时间约6小时上下,最后一个月,巨大压力下,开始进入暴走模式了,每天充分利用的时间约12小时上下(最长时间的超过18小时,也有些因为上课等原因,只有6,7个小时)。 这样算下来,总共复习时间为900小时,也就是平均每天7.5小时。 第一轮复习——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7月1日——扫盲+基础知识复习 所谓零基础,就是连啥叫借贷都得理解半天。为此很多经验贴建议先看一些基础会计的书,由于我属于极度不愿看书的类型,所以,半本基础会计的书都没看。 我的做法是,直接听中华会计网校的预习班,挺不错的,一遍下来,对知识有了个整体的框架。 之后,我老老实实地把上一年的基础班课件听了一遍 完成“预习班+上一年基础班课件”后,基本上能达到看懂题目答案以及做一些简单的题目的水平,当然,这种水平上考场基本就成炮灰。 在此,必须警示的是,这段时间必须开始做练习了,哪怕是简单的练习,比如轻松过关1或者梦想成真1或者网校的课后习题。 总之,必须做题,不要等到完全达到做题水平了才动手去做一些题! 我这次备考最大失误就在此,总是想着等学通一点了再做题,结果等到最后一轮,根本没时间做基础的练习,只是练练例题而已。 这种懒于动手也让我错过了全科通过的大好机会! 网校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当然也需要非常强的自制力以及足够的动力,否则极有可能导致三天捕鱼两天晒网,有了网校,你看不下书,做不下练习,总是享受着老师给你讲课,而不愿看书,不愿动笔。这是网校学习的弊病,唯有强大的自制力能够克服之。 第二轮复习——2012年7月2日至2012年9月5日——基础知识二轮复习 12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考纲教材都晚的出奇,具体什么时候出的现在真回忆不起来了,大概是六月底,七月初吧。 考纲教材一出,网校最新的课件就不断更新了,在网校课件更新完四分之一左右时,第一轮复习必须结束,第二轮必须开始咯。(当然,本文主要是关于一年过多门的经验,一两门就没必要这么早了) 第二轮的主要内容是网校最新课件的基础班所有课程。 具体的听课要求是: 1、听懂网校老师的每个知识点,不懂的部分听其他老师的或者听其他班的,比如提高班或冲刺班(这也是中华的好处之一,老师多,班次多,报个特色班基本就够用了。像合并财务报表相关的知识,我是听了几个老师的讲解,做了他们出的例题才攻克的,今年还真有三四十分是与合并财务报表相关,赚到了) 2、把讲义里的例题都做一遍,最好听课前或者至少在老师讲解之前做一遍(当然时间不够或者实在没有思路就只能先听老师讲解一遍再自己做一遍),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而且再次强调,单凭讲义例题绝对不够,特别是财管、税法以及会计。 3、最好把讲义打印出来,这点钱就不要省了。 边听课,边做好笔记。 当然,不要每一行都划线,划得花花的。(总之,一切以方便反复学习为准) 4、制定好循环复习计划,比如一周学过的讲义,在周日都过一遍,不懂的部分再去听一遍; 5、充分利用网校答疑功能,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或者自己不确定的知识点,一定要提问,而且最好从多个角度问,千万别担心累死网校老师。(反正我的提问总数好像是两千多条)。 做好以上五点听课要求,若注会考试不计时,肯定全过了。(当然不计时是不可能滴,于是就需要后面的几轮了) 第三轮复习——2012年9月6日至2012年10月7日——背诵+练习 第三轮我基本就做了三件事情:继续听网校、做习题班练习、背基础班讲义。 这一轮至关重要,前两轮只是让你学会做题,但速度极慢,漏洞百出。 没有这一轮,基本也就一炮灰,还是那种特别悲催的50分上下的炮灰。 关于听网校课程: 本轮主要听网校的习题班,并且做习题班的题目。 网校习题班和基础班一样,也是有很多老师,选一个你喜欢的老师就可以了,当然在莫有思路的情况下,最好选名师吧。 听习题班的具体要求: 1、提前做题,如果是主观题一定要在键盘上敲出来,不要想个大概就对答案,这是基本。 2、不会做、不肯定或做错的题目留心听老师讲解,听不懂的再去答疑系统问。 3、学会举一反三,做题目的同时要考虑题目的相关考点,并去答疑系统验证自己的推断。 关于做练习: 1、做题要求同上,总之要模拟考场氛围,卡时间; 2、错题整理起来,方便复习; 3、循环复习,每周安排一天看本周做错或者不理解的题目。 关于背诵: 1、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复习第二轮的讲义,不理解的部分马上听课补回来; 2、税法、财管的一些公式、会计的分录、审计的套路以及公司战略的内容都要好好背诵,说到底,CPA难就难在内容太多,学了这个忘了那个;(为什么没有经济法的背诵内容,拜托,我是法律人,经济法是需要复习的么?) 第四轮复习——2012年10月8日至考完——背诵+模拟题 离考试只有几天了,说实话,这一轮开始的时间应该更早一点,这也是我本次考试的一大失误。 关于背诵: 和第三轮一样,循环背诵,背完全部又从头再来。 模拟题: 做网校的模拟考题 具体要求是: 1、时间与考试一致或者提前十分钟左右; 2、改分尽量严格些; 3、模拟题做55分左右,过那一门就没什么问题了,(反正我的税法是模拟题60分上下,然后CPA成绩是70多) (提示一下,网校的模拟机考系统真心不错,就不要省那几个钱了,反正我自己是省了钱,结果没过那一门就是因为模考系统没练熟。) 三、正式复习及修正计划 关于正式复习,上面第“二”部分已经讲得很详细了,这里就说说就我的考试经历而言的修正计划部分。 计划总是美好的,但执行起来往往是另一回事。 对大多数人而言,能执行计划的百分之七十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一方面,执行力这个东西不是你想有就能有;另一方面,人往往在制定计划时过于亢奋,以致制定了超越自己执行能力范围的计划,当然不可预见事项的发生也是一大原因。 对于我而言,我的习惯是制定自己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强度,这样可以更好地鞭策自己。 本次备考的计划中,最大失误在于错误地估计了练习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就是到第三轮才开始练习,以致于每一门在考试时都不处于熟练状态。 虽然想过后面修正计划,把精力更多放在练习上,但已经为时已晚。 四、对于各科难度 在机考的大背景下难度排名如下:财管>会计>审计>税法>战略>经济法 如果单从卷面难度以及考虑零基础考生而言:会计>财管 可以说机考让财管与税法的难度大大增加了,你想想,你首先要在一闪一闪的烂电脑屏幕上看题,然后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列式子计算,然后再放下笔,点计算器,然后再拿起笔,把数字写下来,再放下笔。之后再放下笔,拿起鼠标,敲键盘,然后再按该死的特殊计算符号框,再输入。做一道计算题,就需要右手来来回回转换多次。 真是非常非常麻烦,如果没有考前练习模考系统的话,考财管基本就一个死字,反正作者本人就是死在速度上了。 平时都至少能勉强做完整套试卷的,考试时却最后两题都没做完,不死都不行啊。 当然,从纯知识角度而言,也别是对零基础考生而言,会计无疑是最难的。 至于很多人说审计很难,那肯定多半是人云亦云,就我而言,审计的难度甚至都低于税法或者战略了,说白了就是一些套路,记熟了便无压力过了。 五、各科特点分析及复习方向 会计 特点:对于零基础备考人员而言,最难也是最重要的科目,是税法、审计、财管的基础,现实工作中作用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复习要点: 1、不管能否听懂,第一轮一定要坚持过完; 2、第二轮时开始好好背分录,有了第一轮的基础,许多概念正常人应该都能理解个七八十了,把分录背好,并把例题的分录都背出来,默写出来; 3、会计分录复习的有效方法是对着资产负债表默写分录,一定要做到每个会计项目都熟悉,并且重要的项目能够从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转换这几个阶段都熟练于胸; 4、合并财务报表、长投及会计调整这个版块的知识点一定不能因为难就放弃了,必须搞懂。一遍不懂可以多听几遍网校,或者多做一些题,充分利用答疑系统。 审计 特点:传说中最难,实则纸老虎也。 实务中非常有用,我在投行实习时便托证监会551号文的福,审计知识也大大用上了。 复习要点: 1、硬着头皮把前几章看完,司法解释部分及独立性部分比较繁琐一点,后面的审计程序部分就很简单很有逻辑性了。 2、司法解释部分好好背背要点、独立性部分背一些要点的同时,从每个人都是唯利是图的角度出发理解便可。至于后面的审计程序部分,注意体系感,最好看看网校讲义或者资料的知识体系图,明确审计程序从风评到最后出审计报告以及期后事项之类的整个过程即可。审计报告部分无非识别几种类型的审计报告,并背一下报告行文即可,最后的内核也是背背要点。 3、在掌握整本书大体知识基础上多做主观题练习,最好做真题,并研究真题答案,发现套路。 比如违反独立性或者职业道德的不就那么几种情况,总结总结就可以了。 再比如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就那么几种类型,多总结便可以了。 4、提示一下,关于报告类型的判断,这个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否定意见可不是随便出的哦!好好总结吧。 财管: 特点:如前所述,因为改成机考,本来就不简单的题目,难度已经提高到了最难的级别,不要心存侥幸,必须好好做练习,速度才是王道。 至于实际工作中的用处,我在工作中最常用到的还是财务比率的问题,也就是第二章的内容吧。 复习要点: 自己没考过,都不好意思说复习要点咯,还是说教训吧。 自己太小看财管了,以为每题都会做就OK了,实则不然,就在这种每题都会做的状态下,去年财管考试,最后两题都没做完。 悲催。 之所以速度慢,三个原因,一则机考不熟练;二则练习量太少,做题速度慢;三则选择题出现一些概念性的题目犹豫时间过长。 重新审视财管这一门课,我认为练习为重,足够的练习,即使再变态的考题,过也没什么问题。 税法: 特点:可速成的一门相对简单的科目,但因机考原因,难度有所增加。 实用性强。 复习要点: 理解当然是基础,但听一遍叶青老师的课,估计理解不是问题了。 剩下就是背诵及练习了。 背诵是必备的,很多税率考试是不给的,比如某些印花税的税率。 练习一则练速度,二则学会运用公式,学会把题目中的条件转化成公式。多说无益,和财管一样又是一门需要多练习的科目,当然因为知识量小,理解难度小,所以可以速成的。 只考一门的同学可以花个15天左右。 公司战略: 特点:暂时来说是最简单的科目,预计会越来越难。 实用性暂时来说较差,主要用于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吧。 复习要点: 狂背两星期就能过了。 不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复习。 经济法: 特点:纯法学范畴,与会计基础无关,实用性还行。 复习要点: 如果是法律人,真的可以裸考了,反正我是裸考的。 六、科目搭配建议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一次报六门当然最好,但往往大家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巧妙搭配还是很重要的。 因为作者曾经做过几年注会报名代理,见过数千同学的科目搭配,现在总结如下: 1、按复习时间 一个月时间: 1、税法+战略(已过会计或者已有较好会计基础情况下) 2、战略+经济法(适合没有会计基础,但想试试CPA,但时间又不多的考生,好好背) 3、会计(会计基础扎实或精力充沛者) 4、审计(已过会计或者会计基础良好,审计是纸老虎,一个月绰绰有余) 两个月时间: 1、经济法+税法+会计 2、经济法+公司战略+财管/会计/税法 3、会计+审计+经济法 三个月时间: 不用搭配了,六门一起吧。 2、按考试顺序: (假如每年都能拿出两个月整的时间或者化整为零有个360小时左右复习时间) 第一年:会计+税法+经济法(法律人)/战略(非法律人) 第二年:财管+审计+战略(法律人)/经济法(非法律人) 第三年:综合阶段 第四年:写写经验贴吧
补充内容 (2013-12-20 16:40):
昨天出了注会成绩,终于过了最后一门,明年可以挑战综合了。
最后一门是财管,去年的唯一遗憾,今年因为找工作,所以只做了模拟题,发现效果还真的不错,五套模拟题左右,熟悉了机考系统,提高了答题速度,还真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