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投行业服务、产品的撮合及交易! “投行先锋客户端” - 投行求职
      “项目”撮合 - 投行招聘

投行先锋VIP会员的开通及说明。 无限下载,轻松学习,共建论坛. 购买VIP会员 - 下载数量和升级

“投行先锋论坛会员必知和报到帖” 帮助您学习网站的规则和使用方法。 删帖密码积分先锋币评分

查看: 10319|回复: 24

[讨论观点] 严肃的证监会又发文,咱也唠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30 10: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出台《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新股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的思路,时值中国新股发行暂停一年,本人入行四月,算是向死气沉沉的中国股票发行市场投入了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荡起了不算波澜壮阔却也令人眼前一亮的涟漪。
    关于核准制和注册制,其实也并无明确的界限,之所以两者的概念现在变的如此不相容,不过是应和了市场化的呼声,不管怎么说,被贴上市场化标签的任何东西在如今的中国都显得那么名正言顺且备受推崇,证监会不甘被冠以贪恋权利、顽固阻碍改革的既得利益者头衔,试图展现自身顺应发展的明晰思路和向市场化迈进的坚定不移的决心。以上话虽说的苛刻,对于证监会此举,于情于理来说,都还值得赞许。

    鉴于现代社会信息量过大导致表面讨论掩盖实际问题,加上部分新闻媒体随意发表肤浅评论混淆视听,对于证监会的这一系列政策,着实应该静下心来,琢磨琢磨,说的到底是些什么事。

    首先,证监会强调的是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所谓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说到底是减少监管者对申报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的判断,交由投资者自己判断,监管者要管的,不是这个企业值不值得投资(其实本身它就不知道),而是要站在市场规范者的角度保证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以便于维护市场的秩序和投资者对投资企业完整信息的知情权,从而能够做出自身的投资判断。对于这两种制度讨论,证监会其实是道出了一个关于股市的核心问题,即究竟哪些企业有权利进入一个可以融资和实现股权价值流动的市场的问题。站在人与人平等、企业与企业平等的角度来看,任何企业都有权利融资并且让自己的股权流动,但遗憾的是融资和股权流动这两件事需要在一个有足够多投资者的市场中才能较为顺畅的完成,就如同卖菜的小贩在偏僻的角落摆摊总不如在一个有规模很大、顾客很多的菜市场摆摊一个道理,同样的商品,没有市场,便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可市场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虽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股票市场已经能够摆脱有形市场规模的约束,但投资者数量和资金的限制,导致这个市场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其稀缺性,就如同菜市场有限的摊位,并不能让所有的小贩都能公平的一个规模有限的菜市场摆摊。那么如此来讲,让什么样的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便是证监会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以前审核制的思路是站在当投资者爹娘的角度通过设定盈利指标等替投资者选择最有投资价值的企业,但事实证明,证监会的眼光和判断能力确实非常一般,证监会筛选的不是应该上市的企业而是懂得上市并有志于上市的企业。

    其实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发行和上市应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发行是融资的过程,而上市是股权流动的过程,由于资金的稀缺性,应该让利用资金效率最高的企业通过发行融资,这是站在资金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角度上。对于股权流动来说,上面已经讲到,出于企业与企业平等的观点考虑,企业股权流动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行与上市两者的捆绑, 便使的两者遵循了同业的逻辑,证监会通过各种指标、规则的设定企图让最好的企业上市并融资。
依上文所述,发行与上市应该是两个不应捆绑在一起的概念,但由于目前中国股市发展的还不成熟,将两者捆绑在一起算是暗合了一个宗旨,那便是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先让资本市场服务优秀的企业,也可以说是让优秀的企业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先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本应是个明智的考量方式,但凡事过犹不及,为筛选好企业制定的各种苛刻标准让想上市的企业可谓费尽了心思,加上证监会鉴别企业质量的能力确实差了一些,让上市过程演变成了一种中国资本市场独有的猫捉老鼠的游戏,慢慢的证监会也忘却了好的初衷,适应了猫的角色,与当老鼠的企业斗智斗勇,好不热闹。
    毫无疑问证监会厌恶了自己的角色,注册制改革无非就是将企业发行和上市的选择权逐渐让渡给企业和投资者,由企业自己选择发不发行、上不上市,由投资者自己决定企业发行和上市的股票值不值得投资,双方自由、平等的博弈,证监会由猫的角色转变成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只要合法合规谁都可以进入资本市场的大门,但违法违规的必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样一来产生的第一个效应必然是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的增多,因为在此之前证监会通过设定各种指标和控制发行节奏严控上市企业的数量,但注册制的本意上将这种权利让渡给了企业和投资者,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有进入资本市场的自由,投资者选择投资与不投资的自由。但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股票供给的增多短期内必然会导致价格的波动,因为对股票的持有可以看做是对未来财富的持有,因此短期内股票的增多其实是将更多未来的财富引入了现代经济,这个引入的过程应该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类似,只有在流动性协调增加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这个过程价格的平稳,因此这个过程是不应该是突然实现的,而是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逐步实现的,这就要求股票的数量的增加是逐步增加的。因此,注册制应该是保持上市公司数量逐步增长的条件下的注册制,而不是随便注册的注册制。而控制数量的方式无外乎有两个:一个是依靠时间顺序,先来后到,另一个还是老思路,设定指标。科学的方式当然是依靠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包括对企业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让有潜力的企业融资,规范、尊重投资者的企业卖股票(投资者可以依靠充分真实的信息定价),因为资本市场不论怎么说,优先服务优秀的企业都是无可厚非的,但相比之前的那套标准,注册制下的这套标准应该是向保证信息披露完整、真实等方向转变的。

    这么来看,证监会抛给我们的注册制,告诉了我们几件事,一是企业上市的机会增多了,但还是有所控制的,依然只有优秀的企业、并且满足信息披露要求的企业才有机会。另外一点是企业上市后的情况将有所转变,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上市后都能捞一笔了,上市企业的增多将扭转中国股市卖方市场的局面,向更加合理的定价方向发展。第三点是,其实证监会我还是老大,市场再厉害,你们还是得听我的。



评分

参与人数 4金币 +10 先锋币 +7 收起 理由
mifeng315 + 2 + 3
hanying853 + 2 + 2 --------
qdu007 + 3
许良辉 + 3 +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2-30 11: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式好不利于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最佳答案
0 
发表于 2013-12-30 12: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起来,眼睛好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0 13: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精神可嘉,若能调整模式则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0 13: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起来太累了,还是先复制后黏贴到文档里面好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0 15: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分析鞭辟入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0 15: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出台《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新股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的思路,时值中国新股发行暂停一年,本人入行四月,算是向死气沉沉的中国股票发行市场投入了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荡起了不算波澜壮阔却也令人眼前一亮的涟漪。
    关于核准制和注册制,其实也并无明确的界限,之所以两者的概念现在变的如此不相容,不过是应和了市场化的呼声,不管怎么说,被贴上市场化标签的任何东西在如今的中国都显得那么名正言顺且备受推崇,证监会不甘被冠以贪恋权利、顽固阻碍改革的既得利益者头衔,试图展现自身顺应发展的明晰思路和向市场化迈进的坚定不移的决心。以上话虽说的苛刻,对于证监会此举,于情于理来说,都还值得赞许。

    鉴于现代社会信息量过大导致表面讨论掩盖实际问题,加上部分新闻媒体随意发表肤浅评论混淆视听,对于证监会的这一系列政策,着实应该静下心来,琢磨琢磨,说的到底是些什么事。

    首先,证监会强调的是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所谓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说到底是减少监管者对申报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的判断,交由投资者自己判断,监管者要管的,不是这个企业值不值得投资(其实本身它就不知道),而是要站在市场规范者的角度保证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以便于维护市场的秩序和投资者对投资企业完整信息的知情权,从而能够做出自身的投资判断。对于这两种制度讨论,证监会其实是道出了一个关于股市的核心问题,即究竟哪些企业有权利进入一个可以融资和实现股权价值流动的市场的问题。站在人与人平等、企业与企业平等的角度来看,任何企业都有权利融资并且让自己的股权流动,但遗憾的是融资和股权流动这两件事需要在一个有足够多投资者的市场中才能较为顺畅的完成,就如同卖菜的小贩在偏僻的角落摆摊总不如在一个有规模很大、顾客很多的菜市场摆摊一个道理,同样的商品,没有市场,便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可市场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虽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股票市场已经能够摆脱有形市场规模的约束,但投资者数量和资金的限制,导致这个市场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其稀缺性,就如同菜市场有限的摊位,并不能让所有的小贩都能公平的一个规模有限的菜市场摆摊。那么如此来讲,让什么样的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便是证监会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以前审核制的思路是站在当投资者爹娘的角度通过设定盈利指标等替投资者选择最有投资价值的企业,但事实证明,证监会的眼光和判断能力确实非常一般,证监会筛选的不是应该上市的企业而是懂得上市并有志于上市的企业。

    其实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发行和上市应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发行是融资的过程,而上市是股权流动的过程,由于资金的稀缺性,应该让利用资金效率最高的企业通过发行融资,这是站在资金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角度上。对于股权流动来说,上面已经讲到,出于企业与企业平等的观点考虑,企业股权流动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行与上市两者的捆绑, 便使的两者遵循了同业的逻辑,证监会通过各种指标、规则的设定企图让最好的企业上市并融资。
依上文所述,发行与上市应该是两个不应捆绑在一起的概念,但由于目前中国股市发展的还不成熟,将两者捆绑在一起算是暗合了一个宗旨,那便是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先让资本市场服务优秀的企业,也可以说是让优秀的企业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先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本应是个明智的考量方式,但凡事过犹不及,为筛选好企业制定的各种苛刻标准让想上市的企业可谓费尽了心思,加上证监会鉴别企业质量的能力确实差了一些,让上市过程演变成了一种中国资本市场独有的猫捉老鼠的游戏,慢慢的证监会也忘却了好的初衷,适应了猫的角色,与当老鼠的企业斗智斗勇,好不热闹。
    毫无疑问证监会厌恶了自己的角色,注册制改革无非就是将企业发行和上市的选择权逐渐让渡给企业和投资者,由企业自己选择发不发行、上不上市,由投资者自己决定企业发行和上市的股票值不值得投资,双方自由、平等的博弈,证监会由猫的角色转变成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只要合法合规谁都可以进入资本市场的大门,但违法违规的必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样一来产生的第一个效应必然是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的增多,因为在此之前证监会通过设定各种指标和控制发行节奏严控上市企业的数量,但注册制的本意上将这种权利让渡给了企业和投资者,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有进入资本市场的自由,投资者选择投资与不投资的自由。但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股票供给的增多短期内必然会导致价格的波动,因为对股票的持有可以看做是对未来财富的持有,因此短期内股票的增多其实是将更多未来的财富引入了现代经济,这个引入的过程应该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类似,只有在流动性协调增加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这个过程价格的平稳,因此这个过程是不应该是突然实现的,而是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逐步实现的,这就要求股票的数量的增加是逐步增加的。因此,注册制应该是保持上市公司数量逐步增长的条件下的注册制,而不是随便注册的注册制。而控制数量的方式无外乎有两个:一个是依靠时间顺序,先来后到,另一个还是老思路,设定指标。科学的方式当然是依靠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包括对企业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让有潜力的企业融资,规范、尊重投资者的企业卖股票(投资者可以依靠充分真实的信息定价),因为资本市场不论怎么说,优先服务优秀的企业都是无可厚非的,但相比之前的那套标准,注册制下的这套标准应该是向保证信息披露完整、真实等方向转变的。

    这么来看,证监会抛给我们的注册制,告诉了我们几件事,一是企业上市的机会增多了,但还是有所控制的,依然只有优秀的企业、并且满足信息披露要求的企业才有机会。另外一点是企业上市后的情况将有所转变,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上市后都能捞一笔了,上市企业的增多将扭转中国股市卖方市场的局面,向更加合理的定价方向发展。第三点是,其实证监会我还是老大,市场再厉害,你们还是得听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最佳答案
0 
发表于 2013-12-30 15: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等看来,现有体制无任何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0 17: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证监会改注册制,改成纯监管的角色,希望这个角色能够扮演好吧,但就不知道证监会有什么执法权可以监管这个市场?真的出现了违规,能够进行怎样的处罚?不痛不痒地罚两下,不过是鼓励违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1 10: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深度的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法律及免责声明|服务协议及隐私条款|手机版|投行先锋 ( 陕ICP备16011893号-1 )

GMT+8, 2024-11-28 15:03 , Processed in 0.719642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