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投行业服务、产品的撮合及交易! “投行先锋客户端” - 投行求职
      “项目”撮合 - 投行招聘

投行先锋VIP会员的开通及说明。 无限下载,轻松学习,共建论坛. 购买VIP会员 - 下载数量和升级

“投行先锋论坛会员必知和报到帖” 帮助您学习网站的规则和使用方法。 删帖密码积分先锋币评分

查看: 5011|回复: 1

[资管] 圆桌对话:泛资产管理“求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2 20: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八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举行,以下为举行的“泛资产管理大格局”之“圆桌对话:泛资产管理‘求变’”环节的文字实录:

  管圣义:各位嘉宾好!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想谈一下关于这么几个议题,一个是从2012年开始监管机构就开始密集出台了关于资产管理行业的政策,这个政策出来之后极大地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包括资产管牌照管制的放松,投资渠道的放松等等,各位如何理解未来资管行业的监管思路和逻辑,以及这种思路将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以下的五位嘉宾都是来自银行、信托和保险公司。

  首先我们请光大银行的张总,您先来说这个话题。

  张旭阳:因为这个资管行业肯定是我们投资的驱动,所以它的逐利性是最强的,如果市场上存在一个不同市场的躯壳,存在一个高级水位差的话,他会想尽一些办法去获得相对高的收益的。在资产管理行业背后的市场力量的推动下,监管机构为了使得它所管理的机构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可能也会创造出一个新的制度,所以我觉得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包括现在的基金,基金行业本身的模式是成立的,资管行业的模式是成立的,但是由于基金公司的投资受限制,只是二级市场,使得它做多样化配置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2012年证监会推出了所谓资金公司子公司这么一个框架,包括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公司也是长期投资与国债,包括一些二级市场的产品,大家可以看到,基础设施是需要长期资金的,但是保险资金很难进入及所以推出了这个计划。我想不管是保险公司,只要是符合我们资金的互联互通,我觉得都是值得总结推广。为了要做事情,刚才我们嘉宾也讲了,对市场化的改革驱动下,怎么使得监管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使得资产管理行业所面临的投资领域以及投资限制是一致的,我觉得这是比较关键的。我想可能随着三中全会以后的政策,我想把资产管理行业做得更大更强,把资产行业背后所代表的客户资金引入到实体经济,这应该是所有的机构所关心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我相信资管行业面临的监管的背景是更为整齐,所以我们不管是银行、保险或者信托。

  管圣义:刚才张总讲了各类机构都在这个平台上统一地进行资产化的运作。接下来想听民生银行张总的介绍。

  张立洲:我想讲三个意见,第一个是关于监管的思路。我想三中全会在国企、民企和国民待遇问题,小到资产管理也是一样的,能够放开市场,大家有公平的国民待遇。我想对银行体系的直管也好,相对来说出台了密集的政策,放松相对来说还是要弱一些。所以能不能给商业银行和其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起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民待遇市场是第一个,我想既然是市场化,自然要有市场的国民待遇是公平的。

  第二个,演讲嘉宾也都提到的,最重要的是基础市场体系的建设。这个市场,本身我们现在市场的登记、交易,如果说再延伸一下它的抵押都没有得到解决,互联互通也没有展开,从监管角度来说,最终可能殊途同归把市场打通,比如说我们刚才讲到的,朝这个方向走,但是现在基础市场还是封闭的,在各家商业银行自己的系统里,或者信托公司自己的系统里,不能够互联互通,没有一个公共的基础设施的话是很难发展的。

  第三个在监管设施进行披露,不管是美国的证券市场还是资管市场的披露,大家可以看强化信息披露,而不是说我给你划定风险是怎么样的。所以市场的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的机会,市场制度机制的建设以及互联互通,以及完备的信息披露,应该是我们资管业务发展的基础,也是监管者应该遵循的监管逻辑。如果说再做一点补充,第四点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加强教育,我觉得中国缺少风险的实践,是真的没有风险实践,是这么安全,还是用其他的方式处理?所以我觉得证券市场经济92年到现在20多年的发展,同志们知道买股票是需要负责的。我觉得所有的人好像都没想过除了风险是不是要承担责任,我觉得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说卖者有责、投者自负,卖者是有责任的,如果你充分的信息披露了我就没有责任,投资者自己要承担责任,我觉得投资者这一端也能够解决的话,无论是从监管的逻辑还是从市场发展的逻辑来说,才真正的能够赢得发展。

  管圣义:好的,谢谢!张总谈到几点,对这样一个监管环境,他谈的是整个系统的开放、互通,同时基础设施完善。在传统来说,这都是基础设施领域的,不管是平台、投资者教育,还有我们说的其他典型披露等等。这个都非常重要。

  还想听一听马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是监管机构密集出台了整个我们的资产,管理行业的政策,政策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包括牌照的放松,以及投资渠道的放松,我们来如何理解监管思路和逻辑。

  马续田:客观来说中国还是一个分业经营的格局,刚才王总在演讲的时候也听到,他里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因为确实过去中国在九十年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经历过混业经营的时代,出现了所谓的金融三乱,各家商业银行,甚至各支行都有,到现在中国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已经实行十几年了,总体来说效果是不错的。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不管是我们讲的混业经营也好,或者现在讲的另外一个词综合化经营也好,从总体上的大趋势上,还是鼓励各家机构不断地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统一的过程中,交叉金融的传染,一定要守住风险底线。所以一方面我们呼唤拥护统一市场的建立,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特征也是不一样的。在别的产品也好,别的机构过到这个市场的时候,我想这样一些问题是监管部门非常关注的。所以就是说要想这个市场健康发展,一方面我们积极推动统一市场的融合,同时风险底线一定要坚持。

  管圣义:这个问题也比较复杂,根据我的理解,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我想可能是各个监管部门,不管是证监、银监还是保监会共同的资产管理的话题。这个话题我们再来听听保险的专家们的看法,想听一听咱们幸福人寿邬总的观点。

  邬传雁:我谈一下我的看法。我从三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首先是从监管环境变化方面来说一说。其实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也说了,现在从各个行业来说,金融的各个子行业来说,各个监管行业都在尽量做到互通互联的这样一个趋势。同时从保险行业的投资来说,实际上是从去年开始应该来说变化可以用巨大两个词来说。基本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说从我们的理解,就是保监会已经把我们希望它放开的所有的领域都已经放开了,这是一个。

  第二点,这里面就是说保监会在放开这个领域的同时,还有一个宗旨是想让保险公司自己,你去构建自己的投资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把决策和操作的风险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这是一个大的监管环境的变化,保险公司自己来承担。

  第二个层面我想来说什么?在面对这种互通互联或者大放开的,或者有点混业经营的趋势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看到我们的基础,目前的现状,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现状还是,我们现在的这些金融机构或者这些基础还是建立在一个分业经营的基础上的。那么这么个转变过程可能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确实竞争在某些价格的方面的一些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激烈就会引出第二个问题,风险肯定也会出现。所以在这个过程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是市场主体的应对来说还是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否则风险也可能会出现一个比较大的或者系统空间的推升。

  第三层意思,作为一个中小保险公司来说,我觉得还是要立身的话,在监管环境之下,在新的大趋势底下,首先因为我不是一个大保险公司,中等保险公司,首先是依托于股东,业务还是要做到本质,回归本源,要重视产品的创新,资金应用方面,资产管理方面确实要重视创新。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构建自己的风险管控能力。因为我们有一个特色,最近在香港招股,信托资产,我们的股东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我觉得他是有个立足期,在过去十几年风风雨雨过来之后,实际上对风险的识别、定价和管控能力比较强。这样的话,对我们这个子公司在做好保险业务的同时,在管理渠道会提供一个比较好的优势。谢谢!

  管圣义:邬总讲了几点,讲了保险业监管和混业的情况下的现状。在整个理财产品演进当中,我发现信托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也就是说银行理财产品跟信托对接是来自信托,所以在监管情况下,人们说的要监管,监管脱离等等,我想听听信托这方面,他们可能是一个受益者,下面我们请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田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田耀山:对于最近密集出台的监管政策,实际上是使得资产管理,就是信托的一些制度优势是泛资产管理信息化是各个金融机构来说都拥有的优势。所以对于信托公司来说资产密集的出台包括各种媒体的观点也是一直认为信托实际上是在这个过程中是被削弱。但实际上我们对于这个行业的理解,因为信托其实大家理解,其实有一个特点。第一个我们是从开始至终就没有一个专属的领域,我们一直是以市场化的趋势来寻找机会。现在在面临所谓的泛资产管理时代的来临,实际上制度的优势是已经被全行业来用了,所以这一点来讲,对于信托来说确实是面临着被跨界的角色。但是从整体来讲,我觉得任何的市场为导向的这种政策,实际上是挡不住的,对于信托来说,我觉得其实我们也从一定程度上呼唤一种比较公平、公正的一种市场环境。其实刚才几位领导,银行业的领导都提到过,其实我们非常呼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比如说登记托管,其实对于信托行业来说,实际上这十多年的发展还没有具备。第二个信托产品虽然达到十万亿的规模,但是信托的交易,哪怕是OTC形式的交易都没有这样的平台,这实际上也使得信托在基础设施方面是相对薄弱的。第三个,在监管政策,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呼唤一个公平的监管政策,这个在其他行业是没有的。包括信托对于投资者的起点各方面的限制实际上是有所不同的。实际上我觉得对于刚才各位提到的互联互通的,或者建立一个公平的资管行业的规则,我觉得对于信托行业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实际上对于前期大家提到的比如说信托的所谓的平台优势或者是说通道的优势,其实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我觉得在三四年前已经做了这样一种导向性的安排,希望信托公司走向自主经营、主动管理的这样的角色。实际上比如在纯平台的合作一直是在压缩的范围之内,实际上从数据来讲合作的规模已经不到20%,其实两年前是达到40%。包括对于大家认为有些周期性,担心一些周期性风险的房地产行业,我们在两年前整个占信托行业的规模17%左右,但是现在已经低于10%。所以我觉得对于银监会的这种监管政策来说,它早期已经有了一些对于信托的指导性的东西,虽然对于这两年来说,由于这个平台的优势的丧失会面临一些比较痛的转型,但实际上有了前期的主动管理的积累,其实我们对于整个信托行业来说,现在的业务收入来源已经很多元化了,从主动管理的方面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实际上应该未来及时面临竞合的关系,我想信托也会有一定的作用的。谢谢!

  管圣义:田总还是讲了信托行业在监管的情况下也受一些影响,也提到了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但是从我的角度看,我觉得在我们整个大资管的环境下,信托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收益者。

  在业内还有几种说法,也确实是做得比较好的。像我们兴业银行(10.79, -0.08,-0.74%)被称为理财上有兴业模式,我们最早发的第一类的产品,有一种说法是兴业模式。我们特别想听听汪总在监管比较严格的情况下,他是怎么理解这个话题的。

  汪圣明:像前面的几位嘉宾说的都比较全面,比如说监管的放松也好,关于泛资管也好,关于通道也好,实际上我非常同意交行的马总和光大的张旭阳的说法,我觉得是一个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的产物。由于我们国家在金融结构、金融机制的安排,导致了我们这样一个市场化的前叶,我们看到在资产管理领域有这种跨业的合作,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必然的现象。随着下一步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我们相信监管方面,特别是银监会的监管方面,也会根据市场化这样一个大的方向,从监管的一个导向上,应该说我们认为是按照这样一个所谓的风险景象管理的原则对银行的业务进行监管。什么意思呢?我们认为监管管理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风险管理,一个就是从整个银行体系,银行的表面业务或者是银行的资管业务,银行的风险,是不是在银行的制约之下得到有效的管控,这是一点。第二个从银行所服务的客户,从客户利益的保护来看,你的表面业务,你的资管产品,是不是为客户提供了比较好的服务。从这一点来说是今后监管的一个主要的着力点,一个底线。如果是这样子的话,我觉得从银行来看,从其他金融机构也好,从今后资管的合作、竞争,可能比拼的不是说我们怎么样去做制度创立,怎么样去规避监管,不是这样的。可能还是基于大家各自的在客服方面的,关于投资方面,在风控的基础方面,你的策略选择,你的钻研能力。比如说我们讲的通道的合作,实际上我是这样看,通道可能更多的是跨越了一种监管,但实际上我们是这样看,以后我们还是合作,比如说兴业银行可能还是和信托、和保险业有合作。大家比如说在某些方面,比如说在投资管理方面,我们大家在投资管理方面的互补性在合作,可能我们认为我们银行的资管,比如说在近期,在三五年之内我们还是主要着眼于银行的主要客户群体,在我们银行所擅长的领域我们提供比较好的服务。在其他领域,我们银行需要体现的产品,我们需要和我们的信托,和我们的基金,和保险公司进行合作。所以我们不大喜欢用通道,我们还是跨界合作,在各方面的互补方面进行合作。兴业银行也好,资管也好,实际上我们目前的状态,我们今后的方向,实际上我刚才看了一下,我刚才听了我们马总和旭阳总的看法,大家在很多方面的看法还是比较一致的,总体上我们也是面临一个转型。从以往的传统的银行理财,我认为主要是利率市场化的产品的选择,转向资产管理,这个转型我们也在做一些长远的规划,实际上我们也已经开始做了一些具体的产品的创新的探讨,所以我想一个是感谢大家的关注,也希望今后继续得到大家的一个支持。谢谢!

  管圣义:好,第一个话题六位专家都做了各自的阐述,总结出来第一点,是这样子,一个,作为监管来说,它有一个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说只有这些文字或者文件的规定,你没有监管抓手来说,你不掌握这些数据和动态也不行,因此大家提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希望有个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使得各类主体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运作。第三个是监管协调,在不同的监管部门,我们的监管机构之间相互的协调,运作机制。地四是风险管理,无论哪个机构,在这种环境下,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客户负责。第五点,在产品设计方面,贴近客户实际的原则。还有第六点,提到了自身要提高自己的风控水平,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的能力。最后一点,还是告诉我们,可能银政、银信、银保的合作还会存在。
更多金融业资讯,案例、法规、分析、创新、PE/VC、IPO、三板、并购重组、银行、债市、信托、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劵化、风险管控、基金管理、小贷、典当、担保、保险、行业知识等,学习、交流,尽在《中国资本联盟》平台微信公众账号:CACNORG。让我们以诚携手共进,缔造中国金融未来。



  第一个话题谈这样几点,就这样。我们接着进入第二个话题。第二个话题主办方希望讨论这样一个题目,就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未来券商资管、基金、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方向将在哪里?就这几类主体机构他们都做了资产管理,他们的转型在哪里?条件是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这会儿我们从光大的张总首先来发言。

  张旭阳:在2004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前,货币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现在的规模。美国货币市场是可以做支付的,可以开支票的,跟你的支付功能是绑定的,它是按照成本法进行估值的,也是有银行的收益率。实际上中国的风险基金有一个实质,所以它没有支付功能。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利率市场化的推手,这种背景下,这个钱都在银行体系赚着。但是从今年开始,余额宝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信托市场也可以有支付的功能。刚才可能我们也有一个数据,余额宝从零开始,短短几个月时间到了一千亿,马总所讲的五千亿,确实是发展很快的。实际上使得这种情况下,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体系之外的机构把钱拿走。所以现在我们不要讨论利率市场化,信托、资金、保险是怎么转型的,而是银行怎么转型的。为什么我们在座银行业为什么希望更快地向管理公司转,我们希望能够怎么承担起为银行转型助力的作用,帮助我们银行还有一点生存空间,还有一点收入来源。因为去年可以看到,各家银行利润动辄40%。可能利息的收入增长都是一位数的增长,都是靠所谓的理财,靠银行卡的收入来提高利润增长的。所以我想对银行首先压力更大一些。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想法,在金融拓宽的背景下,不管是券商信托,我觉得它最终的核心价值力的提升,他能为客户或为其他资管机构提供核心能力,提供价值的附加价值,这是核心能力,而不是通道业务。不同市场的躯壳,进行管制的存在,所以我能打开这个市场的区分,我能做一个通道,我能获得一个通道费收入。通道业务第一个会加大杠杆,加大风险。因为我们金融市场现在是最透明的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加透明,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资本是固定的,你想在其中分肥无非就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提升,一种模式是杠杆,这无非就加大了比重,会加大风险。但是这两年,从2013年开始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流动性风险是我们必须防范的。在于我们传统中国银行(2.83, 0.00, 0.00%)或者中国的金融体系流动性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外部占款,主要是外部流动性补充。但是08年以后美国流动性杠杆是最坚决的,大家都卖房子了。奥巴马的第一届政府的竞选的口号改变要称职,美国的整体基础设施,包括体制的改革,很多这种生产力在回归的发达国家,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是美国的经济复苏了,对中国这种出口带动也是偏弱的。如果说真的刻意退出的话,大量的热钱会从新兴国家流动到发达国家。9月份,十一期间,美国说联储说要放宽,但是10月份又回去了。所以我想明年的流动性很紧,内部流动性因为银行的政策在收紧,我们所说去杠杆,从国资委统计的数据来说,到9月底产能以上的,全国大中型国企的企业的负债率还在往上升。如果真的要去杠杆的话,实际上明年会更紧。而且银行的存款的创造机制已经没有了,而且银行为了充实点,充了几十万以上,还你要交存款准备金,这种情况下流动性的风险,在明年可能是我们摆在这个行业头上的大帽子。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想做通道,要放大杠杆,你只能是自寻死路。实际上是大家过于浮躁了,使得大家都想赚快钱,马上通道业务的规模增长,这种情况下而忽略了你对自己能力的提升,或者忽略了长效机制的追求,如果哪天政策一变或者市场一变,第一个倒下的就是你。我想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可能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主营业务,或者坚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能为投资者提供价值,我觉得回归本源也好,就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坚持的。

  管圣义:张总讲得很好,很有同感。他讲到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首先银行的自我业务面临着转型压力,一个是去杠杆化,一个是通道业务。所以这个通道业务从我自身理解来说确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这个情况下一旦新的监管要求严格,可能就要面临着风险。通道本身可能将很多一些不透明的资产通过通道业务隐藏了,所以我认为这种新的变化情况下,对银行来说确实有这个压力。

  马总,这个问题也想听听您的观点。

  马续田:首先张总讲的我都赞同,讲得非常好。我想两个方面,一个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都没有想到的。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脱媒已经实实在在摆在我们的面前了,所以我想从两个层面,一个是银行怎么应对利率市场化,一个是资产管理。

  首先银行要革自己的命,在商业银行的人都知道,我们过去银行实际上是两个口号,一个是负债端,存款银行,所有的以存款为中心的,千方百计要拉存款,现在最重的负担就是拉存款。但是现在怎么办?各种各样的新的金融工具出现了,存款要跑了,你又没有什么手段来把存款保住。所以我想还是固守着存款这个观念的话,银行就寸步难行。所以银行要革自己的命,要把存款利行的理念要改成金融利行。我上次在说,人家余额宝扫账户,你自己本身有理财产品,你为什么不能把你的存款扫到理财产品里面来呢,各个银行是很难接受的,我的存款为什么放到理财那里去,但是问题是,你要不自己扫进来客户跑了,你放进来客户还是你的,整个金融资产还是你的。所以我想金融资产留住了,你应对市场脱媒,应对市场化,你还是有余地。其他类型的负债性产品出来,但是现在这个情况客户要跑了,你怎么办?所以要主动革自己的命,要把自己的金融资产做大,这是从负债端。

  在资产端主要是贷款,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它的贷款的经营理念是一刀切,就是一个贷款从这个企业开始贷款到最后结束都是拿在手里的。从国外来看,德意志银行是非常典型的,只有20%是到期的,80%是交易,一种是直接卖的,还有一种是资产证券化是比较多的。但是过去我们都是这样,贷款整个生命周期都是银行持有的,它的后果整个社会的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之内,一旦发生大面积的风险,银行全部拿出来。第二个是资本金释放的压力始终存在,资本金的增加又跟不上贷款的增加,所以你永远面临补充资本金的压力。你将来就要把贷款释放,现在从政策层面已经出现这样一种导向了,包括现在的盘活存量,支持实体经济,都是在倡导卖资产这样一种业务,在鼓励这样的业务。所以今年我们招行也明确提出打造资产交易型的银行,从银行也充分认识到这种理念是不可持续的,贷款一定要有交易的理念去经营它,要让贷款活起来,流动起来,只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进来才能做好。所以两方面都要革自己的命,一方面存款再也不能做唯一的抓手了,第二个贷款不能持有到期,要卖掉,主动的轻资产上阵,把更多的资产用于创造新业务,所以对银行的传统业务,首先要革自己的命。

  第二个是资管业务,我也非常赞同张总的观点。过去我们简单地做通道型的,或者一级收益型的业务,你是不能利率市场化竞争的。银行理财业务得到大发展,实际上有自己的制度红利,其中还有一个,张总我记得提出一个概念,原来李嘉诚这个谱系里面就没有这一段,后来我自己在想,其实也有的,其实银行存款,当然是一个纯负债的概念,但是只不过这个收益是很低的。所以我是想把整个收益分为几段,基本上收益在3%以内,3%到6%这一段过去是没有机构提供的,6%到10%之间是信托来提供,10%以上应该是通过券商和基金通过市场的投资管理能力,能获得更高的回报,但是这个风险也是很大的。所以3到6这一端是没有理财产品的,银行的理财产品推出是满足了3到6,这是最广大的需求。我自己有一个预测,利率市场化以后,比如说像余额宝的货币基金收益都到6%,一般到5%,一个是是否它是持续的,因为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因为利率市场化以后,最近他们有一个估计,大概将来银行到4.1%左右,将来4到8%这一段还是一级产品收益型的控件,但是我想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因为这是最广大的客户群体在购买这个产品。就是说这些客户应该说他对收益的希望比存款相对高,但是他根本不能承受风险,或者我不愿意拿风险,这个收益必须跟我兑付的。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觉得市场空间还有,利率市场化以后,这个空间还是有,4到8这一段还是有的。

  另外从国际的经验来看,我去欧洲,我看很多,在欧洲,特别是南欧、中欧这样一些市场,他们的一期收益型的非常多,这跟国家发育不完善,投资理念也不够先进,或者说风险承受能力不够强这样一个客观实际应该说相联系的,紧密相连的。将来利率市场化,4到8%这一段还是有空间的。

  第二个商业银行要主动转型,不能固守在债券产品这一端,我们要进军,包括股本市场、公开市场,也包括一些高端的同行业业务,甚至包括一些商品类的业务,拓宽投资边界,另外打造专业的投资队伍。但是这样一些东西结合起来,归根结底,体制机制一定要跟上,没有体制机制,我们所谓的核心竞争力都是难以为继的。

  马续田:我补充一下马总革命的观点,我认为在这种环境下任何机构都要革自己的命。因为他是一块钱起点,我这个人买了50块钱的余额宝,人家淘宝说了,我要求每个月看到收益的变化,可能小数点只有后四位,5%的年化收益率,一个月没多少钱,所以要算到小数点后八位,这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改进。所以我觉得在整个市场变化下,没有任何人等着天下掉馅饼,包括信托和基金。

  管圣义:刚才马总谈得非常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首先要革命。但是业内有一种说法,如果利率市场化之后,理财产品会发小,为什么?你给不同银行提供的存款利率会有差异化,张总,你不是赞成这个观点?

  马续田:最近增速虽然下来了,但是你想从中央高层到我们的各个执行层都明确,我们的增长底线还是在7以上,所以说虽然不是过去那样一种高速增长,还是一个比较高速的增长。作为一个大国,一个经济大国来说,7%以上的增长还是非常高的。现在美国2%点多的增长,所以这么一个大背景,蛋糕不断做大,所以投资的能力在不断地增长,整个这个蛋糕越做越大,整个资产管理市场就是资金券商做了多少亿银行就减少多少亿,这是一个大市场,大家都在这个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我们一起来成长。我跟监管层的朋友交流过,他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中国现在很多行业都是过剩的,大家竞争者又多,产品过剩,服务又多,不行。只有一个行业是不过剩的,就是财富管理行业,财富管理行业这个路非常宽,宽到什么程度?你多少驾马车并驾齐驱都走得开,这一条大路是非常广阔的大路,在不断竞争的环境下大家一起来发展。

  管圣义:这个话题我想听一听张总的看法。

  张立洲:其实商业银行很快将要从30多年来的存款利行转变为资产利行,为什么要资产利行?利率市场化如果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我在商业银行做头行,我理解商业银行受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但是不要觉得太可怕,为什么?如果你站在资产里行的角度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余额宝卖得很快,但是余额宝会找你卖资产。你要想发展你的资产创造能力的话,我认为在我们行里,我们所推动的就是说对基础客户群的扩大,对客户基础经济活动的参与,从CFO向CEO过渡,你自然抓住了第一手的金融资产,你自然获得收益最高的资产。今年的五六月份,四五月份的时候金融市场上都是金融资产。为什么?因为已经是二手、三手的,它的收益率不高,如果你想在这个市场上立足的话,为王者是资产。我觉得很多人并不觉得这句话是有意义的话,在今天来看有意义。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我拥抱利率市场化。所以我觉得我今年业务增长很快,现在我觉得我为了,因为我有资产创造,我能够创造高收益的资产,为什么能呢?因为我切入到客户的经济活动,切入到行业的活动里面去,所以我们做行业的整合,做区域整合,将资本市场、债券市场都打通。所以很多人说商业银行,包括谈互联网金融,有人谈到余额宝色变,商业银行本身就在互联网化,而且我们在推小微金融。作为股份制银行的局面,我们也在向互联网走,互联网企业在向金融走,我说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均衡点,这个均衡点就是互联网金融,如果说作为一个战略银行的地位上来说总有滞后的一面,商业银行为什么觉得自己的理财和管理和余额宝是对立的,余额宝只不过为金融资产提供了一个渠道而已。只要你的产品创新能够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不管你是1到4%的,还是到100%,我们曾经卖过一个产品,被憋了很长时间出不来,原因是最高,史上最牛的基金。因为我们能够创造这样的收益,因为我能够在实体经济里,在给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创造这样的高收益,我可以让投资者分享,为什么老百姓买4%的呢?为什么不能买40%的呢?这个风险可能比你原来搞好几倍,但是成功率很高。

  回答主持人的问题,资产管理各个机构向合作,我认为首先回答的问题,商业银行一定要自己想清楚,你要放弃你的团团罐罐,我们从此不储蓄。如果把资产管理的规模做到足够大,企业的存款也会成为历史。华尔街一样有资金,虽然出现了金融危机,但是一样有高杠杆。你只需要创造资产,创造能够满足投资者,满足资金方需要的资产,你就能盈利。

  回答第二个问题,其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我认为第一步首先要回归本位,所以有些人为什么说去SPV化?要非这么说的话,去简单SPV化,为什么你的存在是因为有监管,有混业经营的限制,如果给我的资管的牌照,我干吗非要贴这样呢?如果说没有这个东西,那我们的逻辑是回归你的主业,回归你原来的本源业务,把它做大做强的基础上你才能找到未来。比如说信托公司,信托是受人之托,所以你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本源。信托的本意是什么?我认为还是你为资金方或者为投资者创造收益的能力,因为你做投行,你为别人寻找这样高收益的机会,如果说回答主持人的问题,向何处去的话,向你自己该去的地方去,同时向别人的地盘上,我们在向信托,向券商的资本,向保险资本的地盘来进军,同时这些机构,这个局面就是混业经营的局面。我认为在美国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这二三十年走过的历史,不过今天才刚刚开始走过而已,而且我们的速度比别人快得多。我认为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尤其在经济增长速度降到6%的时候,会加速催化我们今天所走的这条路,应该是逐步推进。

  管圣义:谢谢张总,讲得很好。首先张总说永葆利率市场化,也给我们信托到其他的非银行指明了方向,回到本源,做你该做的事情。

  这个事情我们再听听兴业的汪总的说法。

  汪圣明:而且在我们银行的客户看来这种传统基本上没有风险的,是一个具有银行信贷的转型,它实际上就是已经是把存款的利率开始市场化了。实际上从05年以来,我相信包括兴业银行在内,实际上在我们银行的客户端到渠道端,对客户的服务,他已经不仅仅说拿存款,是对客户的筋肉资产进行配置。客户在我们银行,它可以去存定期,存活期,也可以买我们银行的理财产品,也可以买其他的信托、基金等理财产品。所以银行已经是从金融资产,我们兴业银行叫综合金融资产的角度来管理客户的资产,管理客户的资金。所以我想利率市场化,虽然我们官方的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好像今年才刚刚起步做这个事情,但是在我们国内才刚开始,所以不可怕。

  第二个,利率市场化刚才民生银行的张总也分析了,在银行的资产端、负债端影响会很大,对我们银行来说应该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这个不展开了,但是我想有这样几个小点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客户的需求,财富管理的需求有利于市场化的推进,会进一步爆发出来。我们做了一个分析,比如说美国的历史、欧洲的历史,利率市场化以后,以资产管理产品它的这种规模,增长速度来看,它是有一个加速的过程,我想这个可能是一个规律。再从比如说具体的产品来看,尽管目前我们整个银行,我们国内金融行业大改革35万亿,40万亿,好像规模很多的,但其实空间还是非常巨大的。首先三四十万亿,相对于我们国内的存款那就是差距很大。第二个,我们三四十万亿里面的结构,真正能够满足中国老百姓的,比如说风险,我们认为是中低风险的,流动性比较好的产品占比是很低的。比如说美国的财富管理里面,货币资金的这一块占比是很高的,但是在国内这块占比是很低的。当然原因很多,但是单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觉得这个市场,由于利率市场化,我们相信,也期待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的时期。这是一个角度。

  另外我们也相信什么呢?利率市场化推进以后,国内金融市场,我们作为资管行业的实践者,我们一直比较苦的是没有金融工具的这种状况会逐步逐步地改观。比如说我们做资产管理,我们要为客户管理风险、对冲风险,但是我们国内没有这样的产品,或者说有这样的产品,但是没有这样的交易,流动性不好,对冲信用风险和CRE,因为你一直是管制的,所以没有交易。信用方面基本上也是一个管制的状态,也不存在交易的需求。我们看到这个产品出来以后,确实交易量很大,但是它主要还是在银行之间做交易,真正在客户端的交易很少,为什么?因为没有这个需求。因为没有这些需求,没有这些交易,这个产品没办法有一个比较好的流动性,所以我们作为资管行业,我们为客户去这个风险没有工具,所以我们相信利率市场化推进以后,我们的市场也好,对于这些产品,我们把它叫衍生产品也好,它的发展也会相应地会推进起来。这个我觉得对我们资管行业是一个比较大的利好。所以总体上对资管行业的利率市场化不是一个坏消息,对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不是一个新的消息,我们已经在应对它了,我相信会更好一些。对保险,对基金,对信托更是如此,市场化的空间大了,蛋糕大了,大家都有机会。

  谢谢!

  管圣义:我们再听一听田总的观点。

  田耀山:我比较同意汪总的看法,我觉得利率市场化对于资产管理这个行业来说,应该短期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消息,因为它是属于一个存款的外溢造成以风险来定价的这样的一种资产谱系的形成,使得整个的市场中的,会使得理财工具会多元化,就是从低风险的产品到高风险的产品,从收益比较低的产品到比较高的产品,这样会形成一个比较高的谱系。这样就使得我们不管在做资产管理也好,财务管理也好,有更多的选择。实际上现在市场中,大家都在说资管还是以产品驱动型的为主的这样的一个阶段,实际上如果有了这样的一种利率市场化的放开,随着产品的多元化,自然会创造出很多各种特色的产品来,包括国内现在还比较缺乏对冲基金,类似于各种各样的这种方式。

  我觉得利率市场化应该带来资产的风险定价这样的一种模式,这样的话,可以冲击现在所谓形成的隐形的刚性兑付。同时由于资产的风险属性不一样,会带来风险管理的组合化的发展,而不让投资者单独投资于某一个项目或者某一个产品,这样使得他本身通过这种组合化来使得它的风险下降。我觉得对于银行的挑战来说,有了这样的利率市场化,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产品的专业化,就是我们必须在某一种特色领域做到我们的专业,然后以专业的方向来体现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第一个,从产品这一端来讲。

  第二个也要求我们做到客户的专业化。因为利率市场化了,因为产品按照风险来定价了,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客户的属性来对接不同的产品,而不能一刀切地提供一种产品。所以应该根据一端是产品的专业化,一端是客户的专业化,这两个专业化的方向使得我们的资产管理向更深更广的这样一种方向发展。

  我觉得对于信托来说,确实应该是其中一个,据我们一些特色的,同时能给客户带来增值价值的这种产品,同时也要建立新多的这种渠道,通过不同专业化的这种客户的躯壳来把它对接起来。这样的话,就使得真正能走向一个特色化、专业化经营的道路。

  管圣义:说白了还是回到信托的本源,信托产品的特点和深度来体现利率市场化的挑战。我们下面听听邬总的看法。

  邬传雁:首先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潮流,实际上收益最大的应该还是客户,或者老百姓的收益整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同时带来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这种竞争加剧,导致特别银行、保险这种理财型的产品的成本是急剧地上升。同时整个社会来说,我觉得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应该也是这种风险偏好也是上升的比较快。特别是银行感觉到,刚才几位领导感觉到这种革命的压力,其实保险公司,特别是最近几年,这种中小保险公司依靠理财产品、银保这种渠道来发展的这种保险公司,实际上面临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因为整体上这种产品的成本,特别在过去半年、一年上升的是比较快。这个产品的成本上升比较快,要应对这个东西的话,肯定从两个方面去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就是产品端,就是我前面说的,要回到本源,做保障型的产品创新。利用现在的一些高科技,一些管理的创新,来满足老百姓的这种寿险的本源的要求。通过这个来减少成本上升的压力,在产品端,就是负债端。

  资产端,确实是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实在的,过去十几年,保险公司的资产实际上流动性是非常好的,为什么呢?接近百分之百的资产都是基金或者股票,实际上市场是没有提供流动性的,基本上百分之百是可以流动的。可能对于一个成长性公司或者保险公司不需要那么大的流动性,可以放弃一部分流动性来提高收益,就是获取流动性溢价。同时资产除了最近保监会去年政策的放开,确实给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机遇,就是说也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投资收益,现在大家做的比较多的这种非标债,包括一些直接投资。直接投资也包括一些财务投资和债券投资。应该来说通过降低资产的流动性和增加一些信用,承担一些信用风险来增加收益,这个方向肯定也是这样的。

  管圣义:第二个题目几位专家讨论完了,我简单再说两句,一个是总体来说应对这个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大家也是有所准备,而且也是欢迎利率市场化对它的挑战,总体来说对银行是有压力,但是是有好的方面。这个冲击有内和外,对银行是革命性的,对保险和信托也是革命性的。咱们国家今年也看到有关银行同业的,它是银行利率首先是一种可流通的利率市场化。第二,从银行存款利好到资产利好的转变。从利率市场化来说,未来的理财产品会越做越大,因为GDP总体发生变化,所以理财的规模也可能在增加。这是咱们的马总谈的。应对这种变化,总体的核心思想就是创新,泛资产管理的格局下,你不创新,你就将灭亡。回到历史上的本源创新,还是知难而上迎接这些挑战,都是有主要的思考。

  主编放另外的话题,一个是未来泛资管理行业的交叉创新、跨界竞争中,各类金融机构将如何保持各自的强项及特色?刚才各位专家已经说了。第四个话题是“去通道化”将给通道业务造成多大的现实冲击?如何应对?这个不一定每个专家都说了,一个请马总来谈一下,这个通道化你觉得对通道业务造成多大的现实冲击?

  马续田:这个题目确实没有特别搞懂,因为说实在的。

  管圣义:对通道业务有多大影响,假如说不走银保合作,都是银银合作,他们怎么投?

  马续田:刚才民生的张总已经作了回答,对银行来说,肯定是综合服务商,首先在过去,我们说实在的,哪家通道给我的服务最好,报价相对较低,我们就找哪家。所以整个通道我们从来没有说依赖哪个通道。

  第二个,我再重复一下张总的观点,在更高层次上,只要银行有自己创造资产的能力,创造高收益资产的能力,谁来当通道对我们都无所谓,甚至将来我们银行还能自己直投,如果我们拿牌照就直投了。所以我想这个问题可能是对信托保险或者基金券商他们可能挑战更大,对银行来说,我们从来没有依赖这些通道,我们将来应该说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我们以更大的创新的能力去加强自己资产管理的实力。谢谢!

  管圣义:特想听听田总,你代表信托的公司,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理解?

  张立洲:这个问题针对性比较强,其实对于信托来说,我觉得所谓的去通道化肯定是也有一定的影响,就是从我们现在的资产结构来说,肯定有一块是属于这种,带一点平台的这种性质。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一个,随着信托主动管理能力的提高,就是自身的这种创造产品、创造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是能提供增值服务的这种空间也是不断地提高的。所以我觉得冲击肯定是有,但是我觉得对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应该是比较有限,而且一种逼迫,就是有一种外因来逼迫自身来转型,实际上对于某些公司来说,我觉得是一种好事情。比如对我们北京幸福来说,我们现在的单一信托已经低于40%了,我们整个的主动管理的产品已经达到90%。虽然整体规模上可能在信托行业内不是很高,但是我的总的资产的结构各方面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抗冲击能力还是非常强的。我觉得可能任何的,我觉得我比较同意的观点就是,所谓的通道业务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是有它的价值存在的,它不是说,当然有一种,反正它肯定是存在的价值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肯定是要跟着变化。我觉得被跨越,这个事情肯定是长期存在的。包括互联网,说不准它也会把我们现在以为是自己的核心领域的产品都会革新掉。对于任何一个金融机构来说,都应该有这种危机意识,哪怕是自认为是居安也要思危,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吧,但是应该把这样一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作为内部创新的一个动力,使得自己更健康地去发展,这才是未来活得更好、活得更久的一个基准点。

  管圣义:刚才田总,我给你补充一下,跟我的观点一脉相承。就是关于去SPV,田总你为什么有底气,北京国际信托做得不错。我觉得有竞争力的无论是信托还是资管机构,一定要欢迎利率市场化,欢迎去通道化,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商业银行一样,我们在行内讲,我们过去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过去我们都在温水里,今天已经过渡到70度、80度、90度,如果SPV继续存在的话,比如说基金公司的子公司,还有一部分竞争力不强的以通道力为主的信托公司,不用五年,三年对直管能力的增强,在一夜之间会死掉。反倒现在水温的升高,所以你才真正的生存。我就跟他们说,现在你依托的亩行活得还不错,但是你认为常态的日子的话,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发展独立自主的管理能力,才能跟母体割开。所以去通道化还是来得太猛烈了,只是有的人已经准备好了而已。

  管圣义:那看来是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还是自己转变迎变。

  最后一个话题,资产行业管理行业当中,最值得期待的进创新会在哪里?最具颠覆性的创新又会是哪些?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泛资产管理管理行业的创新,希望每位嘉宾把这个话题仔细阐述一下。我们反过来,先从保险的邬总开始。

  邬传雁:我们作为保险资产管理来说,其实最期待的确实是,或者说从我们前面阐述的面对这种变化,我们的应变来说,我们的措施可能有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提升我们的风险管理体系。那风险管理体系其实有很多手段现在是比较缺乏的,比如说传统的股票债券这边有一个风险对冲的手段,这个确实是我们期待的。比如像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能够被保险公司运用是我们比较期待的。包括现在比如说我们做的一些实业投资的一些非标债的投资,因为你流动性在下降,信用风险在上升,有一些对冲的东西,可能对冲的创新的东西出来,我们可能也是比较期待的。比如说刚才有一个领导谈到,比如说非标债的流通性问题,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能增加我们流动性管理的一些手段。

  这里面有一个观点,只有我们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上去了,我们做这一类投资的时候才会更有底气。所以我们其实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创新。

更多金融业资讯,案例、法规、分析、创新、PE/VC、IPO、三板、并购重组、银行、债市、信托、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劵化、风险管控、基金管理、小贷、典当、担保、保险、行业知识等,学习、交流,尽在《中国资本联盟》平台微信公众账号:CACNORG。让我们以诚携手共进,缔造中国金融未来。
发表于 2015-1-27 23: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法律及免责声明|服务协议及隐私条款|手机版|投行先锋 ( 陕ICP备16011893号-1 )

GMT+8, 2024-11-24 18:45 , Processed in 0.63298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