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业绩分析结论有偏,寻找景气超预期或是更优角度截至 1月 31日,两市共有 2482家公司公布了 2020年业绩预告或快报数据,公布家数占全部 A 股的 59.5%。然而考虑到依然有四成的上市公司数据缺失,且受交易所业绩预告披露要求影响,当前样本公司业绩整体呈现两极分化的形态。因此即使披露率较 Q3大幅抬高,代表性显著增强,以此推测各个行业或板块的整体业绩表现依然是有偏的,需要寻找新的角度对业绩预告进行解读。寻找预期差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寻找前期因各种原因被市场所忽视,但业绩表现却大超预期的行业或板块。我们相信在全球经济复苏走向共振的时刻,该部分行业或板块的高景气将被挖掘,估值也有望迎来系统性重估。
整体四季度业绩创今年新高,但分化也趋于扩大从上市板角度看,各板块四季度业绩修复力度明显加快,中小板 Q4单季度业绩增速为 111.40%,中位数为 115.62%,两者均为 2018年以来最高业绩增速。而在主要宽基指数中,创业板指维持了高景气,业绩增速为 75.42%,中位数为 49.41%,相较而言上证 50业绩修复进度靠后。从主要风格角度来看,周期内部业绩表现更为均衡,2020年 Q4单季度整体增速与中位数分别为 85.56%与 87.13%,而消费与周期板块整体复苏强劲,但内部分化严重。从行业角度来看,除出行链与远距离消费外,多数行业四季度业绩增速均在 50%以上,整体修复力度较大。
从预期差角度看待业绩预告:金融与周期行业景气得到兑现或实现反转比较业绩预告中的各上市板净利润增速(整体法)与分析师一致预期的盈利增速,创业板整体业绩增速尽管较高却依然不及盈利预测的最小值,板块内的超预期个股占比也相对较低;与之相反,主板业绩增速整体符合预期。在主流宽基指数中,上证 50与沪深 300数整体预告净利润增速与分析师一致预期接近,且指数内部五成左右的个股业绩均高于市场预期,市场对其存在一定低估。而在风格指数之中,尽管金融与周期风格整体业绩增速低于消费与成长,但在风格内部却存在较高的超预期个股占比,反映的是市场对其的预期过于悲观。从各行业角度上看,采掘、钢铁与银行超出市场预期,实现了业绩的反转。
不再“选优”,而是选“超预期”,寻找被忽视的性价比通常意义上的“抱团”板块确实取得了较高的业绩增速,然而却已被充分计量在盈利预期之中,甚至略有不及,考虑到其估值已抬升至历史极值水平,投资者需要警惕“不达预期”下股价波动放大的风险。相较之下,前期被系统性低估的银行、建材、钢铁与采掘此刻迎来业绩反转,在经济持续复苏时,景气有望获得持续验证,上述板块内部大量业绩超预期个股的高性价比将逐渐凸显;另外,景气得到如期兑现的机械设备、非银金融、公用事业、有色金属行业存在着较高的超预期个股占比,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其中的细分品种值得投资者进一步挖掘。
7263ae53-ed55-43e2-b75b-651c6eb40721.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