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2021年4月13日,上证综指收3396.47点,下跌0.48%;深证成指收13528.31点,上涨0.24%;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指数收8396.32点,下跌0.04%。其中,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涨幅前三的公司为:哈空调(600202,9.93%),欣旺达(300207,7.02%),小康股份(601127,6.45%)。
新能源汽车方面,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万辆和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连续9个月刷新当月历史产销记录。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3.5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
根据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渗透率已经超过了7.9%,且前三月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200万辆。分动力电池类型来看,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9.0GWh,同比上升224.8%,环比上升61.3%。
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5.1GWh,同比上升129.0%,环比上升53.1%;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3.9GWh,同比上升627.9%,环比上升73.7%。虽然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低于三元电池,但是其增速远高于三元电池,市占率也由2020年初的不足15%提升至超过40%的水平。随着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低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其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我们预计未来在中低端乘用车领域,将会有更多的车型搭载LFP电池,磷酸铁锂将会是未来的主流趋势。
光伏方面,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硅料出现了供应紧张的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35家光伏企业宣布了约46个产能扩建项目,包含了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及光伏玻璃等光伏核心领域,总投资金额超1200亿元。我国于2020年提出了“碳中和”目标,新能源发电能够有效减少传统火力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光伏和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2亿千瓦,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我们认为此时产业链企业纷纷扩产一方面是因为下游需求旺盛,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有利于公司持续拓展市场。我国具备光伏行业全产业链制造优势,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在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一。拜登推出了基础设施计划,其中对清洁能源发电的直接支付投资税收和生产税收给予10年抵免期,并提出2035年实现无碳电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美国光伏发电装机量将会快速提升,我国光伏产业链的优势将有望从中获利,扩大出口规模与盈利能力。
ba4696b8-74d0-4d14-a6b0-1fa0299db3bd.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