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三板挂牌105家,相对于2011年的25家已实现了高速增长。
而西部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程晓明预期,目前全国券商新三板的储备项目或已有五六千家。但不可否认的是,新三板仍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据记者了解,多数券商的场外市场部门仍处于盈亏平衡的边缘。
“新三板的交易制度改革还没有到位,因此很多好处尚未体现,收费也上不来。改革后,新三板的收费价值将会逐渐体现。”程晓明向记者表示。
目前,申银万国、安信证券、长江证券等72家券商获得从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推荐业务或经纪业务的资格。其中有过主办事项的券商38 家,37 家从事过副主办业务。
新三板进入过渡期
2013年1月28日,六和伟业正式挂牌新三板之后,至今两月有余,再无新挂牌项目。新三板进入了过渡期,而过渡期究竟底有多长,则要视新系统的推进进度最终确定。
“交易平台要由中关村移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目前正在进行系统转换,所以没有新挂牌企业。但是,各家券商并没有停止报项目,材料一直在报。”某券商的新三板人士告诉记者。
该人士介绍,去年一个项目一两个月即可申请成功,但目前距离上个挂牌成功两个半月,上报的项目仍未有任何动静。至于何时恢复正常化,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要依据系统转化情况而定。
然而,新三板的短暂过渡期,并没有影响各券商新三板的项目进展情况。实际上,自从新三板推出后,大多券商就已悄然布局。
“西部证券储备了上百个项目。”程晓明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国信证券新三板储备项目约为130家。在新三板领域推荐数量位居第一的申银万国储备数量也达到上百家。长江证券储备数量也达到数十家。目前,长江证券有七、八家企业正在等待审批。
几乎所有券商都把新三板看成一项重要的创新业务,各券商为之专门成立场外市场部。长江证券的场外市场部更是由总裁亲自分管。
“一方面,不去做这块市场就会被别人抢去,另一方面也符合券商尝试转型的需要。”某地方券商新三板人士认为。
对于券商来说,新三板市场不能丢,但并非所有券商都对其足够重视。因为,至少目前新三板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
“券商收的主要是改制的财务顾问费和推荐挂牌费,盈利能力并不强。基本上能保持收支平衡就已经很好了。”深圳某大型券商的新三板人士如此告诉记者。
一家地方性券商人士也表示,公司今年新三板收入或稍微高一点,去年一直是亏损状态。新三板还没有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
“目前盈利模式是先挂牌,然后将会与企业保持联系,后期通过定向增发或者并购重组来实现利润。”上述人士表示,为此,公司在挑选企业的时候会选择成长性较好的,营业收入要达到三四千万的要求。
不过,程晓明认为,新三板的交易制度改革还没到位,因此诸多好处尚未体现。
“目前为止,新三板几乎对公司没什么好处,收费上不来。但是未来交易制度改革将会改变这一局面。真正的新三板制度还没到位,所以最好先不要讨论这个问题。”程晓明表示。
成交活跃是关键
但是,企业新三板上市的热情仍不高。
“目前还没有了解到IPO撤单企业愿意上新三板的,企业退下来肯定还愿意上IPO,宁可并购也不会上新三板。”一位从事新三板业务的人士也如此表示。
2013年终止审查的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记者表示,尽管目前终止审查,但是根据集团规划,仍会继续选择IPO。
此外,记者致电十余家今年终止审查的拟IPO企业,但招股书上显示的电话或者长时间无人接听,或者根本打不通。
事实上,在券商投行内部,有投行人士也不看好新三板。
“融资渠道上市效应肯定没股票市场大,新三板周期短,材料做得又粗糙。个人不看好企业上新三板。”北京某券商投行人士如此直言不讳地表示。
不过,记者采访的人士均表示,如果转板的可能性增大,新三板业务仍值得期待。
2月份发布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或将进一步加快这一进程。规则进一步放宽了相关规定,并简化了转板手续,引入了做市商制度。
“目前来说,企业上新三板还不是很主动。但是新规则发布后,放宽了很多政策,我们和企业谈的时候也更容易,更有信心了。”某券商新三板人士表示。
“目前扩展试点园区的工作肯定加速进展,而且还要比想象中快。二是公布的交易制度改革,估计9月份会陆续到位。”程晓明告诉记者。
长城证券的陈雯也向记者表示,新三板在2012年得到爆发式增长,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扩容、做市商的缺位、准入严格、转板高等因素进一步约束了其发展,有待于政策的进一步松绑。
据记者了解,国泰君安已经在准备做市业务。有券商人士认为,在新规则中,取消高新企业和试点函的限制,证明已在进行扩容。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企业也可以上新三板。“我碰到很多外资企业咨询这个问题,尤其对于合资企业来说,上市新三板不失为外资撤出的有效手段。”某新三板人士告诉记者。
“只要成交活跃,新三板则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市场,融资问题也将仍刃而解。”有业内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