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行条件复习事项的说明
鉴于执行新政策以来,发行条件题目考查频率、比重相对较低的命题趋势,近来有部分学员咨询发行条件的复习策略,关键问题是,对于发行条件板块,是否可以从简甚至于基本放弃。针对此问题,楼主说一下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发行条件的考查情况
执行新政策以前(2015年以前),发行条件题目考查频率相对较高、比重相对较大,重点集中于首发方面,并且与实务判断联系比较紧密,这种命题思路与当时的保代考试性质定位密切相关。经过近10年的反复考查,发行条件题目可以说相当成熟,可以考察的方面基本上也都涉及到了。
执行新政策以来(2015年以后),鉴于保代考试性质由原来的实务性转向纯理论性,再加上对传统核心考点的更新以及挖掘新考点的需要,命题人开始有意识的降低发行条件的考查比重及频率,开始在信息披露、审核程序方面(考查重点是“专题小法规”)挖掘新的知识点。目前,对于发行条件考查的弱化(并非不考查),主要体现在首发条件方面,对于就再融资方面(配股、增发、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还是采取了保留考查,每次考试均会命制相应题目。
二、发行条件的命题特征
执行新政策以前,发行条件题目主要采用实务案例形式,需要考生根据自身实务经验以及对发行规则的理解进行职业判断,判断依据主要是证监会历次保代培训内容,具有很强的“实务性、主观性、非标准性”,难度相当大。
执行新政策以来,鉴于命题指导思想由实务性转向纯理论性,命题人相应的转变了命题思路,主要采用理论理解形式,命题依据为证监会相关文件,所有选项设置,均可以明确找到法条支撑来源,不需要进行职业判断,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客观性、标准性”。目前,主要采用两种命题形式:(1)直接引用法条原文,通过改动关键词或者故意混淆不同融资方式的发行条件,来设置陷阱。这种形式相对来说,采用的比较少,并且难度不大;(2)根据条文内涵,进行理论性案例改编。这种形式相对来说,采用的比较多,有一定的难度,不但需要大家精准记忆相关法条规定,还需要真正理解相关法条的内在含义。
三、复习策略的建议
在心得交流课程里,楼主曾经总结出“发行条件题目减少,新挖掘知识点上升”的命题趋势。对于此段话的理解,容易给大家造成一种“发行条件可以简单复习或者进行战略性放弃”的误解,楼主本意乃是提醒一种新命题趋势,不是对知识点复习取舍的一种判断。从投行实务来看,发行条件属于最根本、最基础的从业知识;从考试来说,发行条件属于最传统、最成熟的考查板块,基于此,应当属于绝对的得分板块,绝对不能丢分的板块,绝对不能放弃的板块。因此,对于发行条件板块,大家必须抱定坚决拿下的信念,任何放弃念头绝对不得滋生。
保代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与命题人博弈的过程,命题人处于主动进攻地位,可以不计时间成本、在考试大纲的合理范围内任意扩大命题范围,而我们处于被动应试地位,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决定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被动防御。既然是被动防御,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首先牢固搭建好理所应当的基础根基(即传统的核心考点),在此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重点防御可能进攻的薄弱处、出其不意处(即在合理法规范围内研读新法规、重点法条)。故而,我们必须牢固的搭建好自己的知识根基,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根基,无论是否进行考查,都必须坚决的牢固之,不得有丝毫侥幸心理。此外,我们甚至不能不考虑,发行条件在弱化到一定期间后,命题人又会出其不意的进行再次考查。
目前,保代考试已经开始显现出探寻新命题点的趋势,面临这种趋势,针对所有已经总结出来的知识点,大家已经不能轻易选择放弃,除非是极难或者消耗时间过多的知识点,否则楼主还是建议大家下一番苦功夫啃下已有的知识点。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习本身是一件很枯燥的事,但同时也是最简单的事情。只要按部就班,老老实实看书,就能获得相对匹配的结果。楼主一直强调“持久战、稳扎稳打”的复习策略,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一个条文一个条文的去研读、去背诵,一道题一道题的去琢磨、去深究,一遍不行看两遍,两遍不行看三遍,三遍不行再重新看。既然是考试,那么考试该做的工作就不能少,不能总想着偷懒少干活,不能总是祈求通过一些捷径来获得一些不匹配的结果。长此以往,人会胖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