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首发申请审核趋谨 共有20家公司被否 时间:2010年4月7日
来源:华夏时报 随着外界不断呼吁创业板急需扩容,2010年3月份的最后两天,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却连续否决了深圳市方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当天的否决率高达50%,截至本周共有20家公司未能过发审委一关,创业板首发申请审核渐趋谨慎。 发审否决率为18% 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3月31日,创业板发审委共计审核了超过110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审核通过93家,被否20家,通过率约为82.3%,募集约400亿元。 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曾长虹曾表示,未通过审核的这些公司存在7大类16个小类的问题,有些公司可能存在其中一个问题,有些公司则同时存在多个问题。其中七大主要因素包括持续盈利能力问题和成长性不足、发行人的独立性问题、发行人的主体资格问题、募集资金的使用问题、信息披露不合理、规范运作和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财务会计存在问题等。 据了解,大多数企业是由于募集资金的使用、规范运作和内部控制以及财务会计存在问题而被否决了首发申请,不包括本周3家被否的公司在内,原17家被否的公司当中,有3家公司是由于募集资金的使用存在问题而被否决,5家公司由于财务会计存在问题而被否决,7家公司由于规范运作和内部控制问题而被否决,上述三大问题占被否公司总数的88%。 据统计,目前已上市的380家中小板企业整体业绩增幅近30%,65家创业板公司整体业绩增幅更是逼近50%,而随着创业板的扩容,更多成长能力强的公司将陆续上市,创业板上市资源的稀缺虽然得到缓解,但创业板公司的质量却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宁波海顺分析师李金方认为,创业板发审日趋严格就目前而言是件好事。“由于我们国家今年信贷收紧的原因,很多私人企业在资金上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困难,而且就算银行对外进行信贷投放,也是以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为主,毕竟小企业相对来说风险还是比较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板就成了一个募集资金最好的地方。” 迷你企业上市难度加大 2010年3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下称《指引》),其中强调,证监会将重申创业板的功能定位,并强调企业创新能力,要求保荐机构重点推荐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企业,及其他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强的企业。同时,将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一般性服务业及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抑制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行业列为审慎推荐领域。 该《指引》强调了创业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成长性,企业在申报创业板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做出充分的证明,若对自身能力论证不充分的企业,则需尽快向证监会做出补充。 就在该《指引》出台之后,证监会对创业板企业的发审力度明显有所收紧。自2010年年初至上周末,创业板发审委共召开发审会议12次,审核创业板企业26家,仅易讯无限、博晖创新2家公司遭到了否决,通过率高达92.3%。然而就在本周内,创业板发审委审核的6家企业里,仅有3家公司获得了首发申请的通过,整体否决率也骤降至84%,同时这也是自创业板成立至今通过率最低的一次。 据业内人士分析,本周三家创业板企业被否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经营规模太小,而创业板发审委方面的审核标准已有所调整,无论公司业绩如何出色,但凡总股本在1亿以下的迷你型企业,被挡在创业板门外的可能性将会大增,未来对于创业板公司的选择条件甚至有可能会高于现在的中小板。 从本周被否的3家创业板申报企业来看,其招股说明书基本达到了创业板的要求,但由于公司所从事的行业存在着市场过于单一、产品单一、竞争激烈、未来前景不甚明朗等诸多因素,首发申请被驳回也在情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