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也在我的喜马拉雅上的栏目《投行人的商业趣谈》中播出。 7月15日举办的金融工作会议,五年一次,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近期相关的新闻终于多了起来,咱们今天从实用主义做些分析,看看对股权投资的影响。 金融工作会议是1997年开始的第一次,那现在的2017年会议和5年前也就是2012年的金融工作会议对比,如今的参会人员范围扩大很多,规格提升很多。在主题上,比较强化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要求,且强化监管,弱化金融创新与金融开放的要求。 大家回想一下当年会议的大背景,那个时候金融是金融,互联网或者说科技是科技,但到了2015年左右,是否就出现了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呢?后来是否爆发了大量的影响恶劣的金融风险性事件,虽然没有发生系统性风险(嘿嘿,如果发生了我估计今天就没有机会和大家在这里聊天了,这得感谢党),但发生了很多群体性风险事件。当年银监会推进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意味着P2P监管细则即将出台,紧接着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出台,紧接着资产荒,或者说好项目越来越少了。接着画面一转,e租宝近百万投资人几百亿本金不翼而飞,还有大大集团、宜投金服、汇投资等等。 大家发现没有,之前的金融比较“纯粹”,有了互联网的翅膀,金融在科技的助推下进入了快速创新的通道,创新是什么?创新本质还是为了更好的创造价值,说的很直白就是是逐利,如何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水平?除了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设计、扩大客群范围,有一种方式更加直接,对的,摆脱监管!再加上民间也出现了资产荒,大家有钱不知道去投资什么,这个时候打着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新渠道出现了,老百姓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投资的渠道。接着就出现了群体性风险事件。除了这个群体性风险的敞口外,这几年一路狂奔的地产业,似乎也将中国的金融推到了系统性风险的边缘。 在这个情况下,国家如何不能不强调强化监管、弱化创新呢?同时,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收到诸多发展限制后,金融业必须结束机构间空转去支持实体经济。 那么实用主义角度,股权投资机会在哪里?先不说哪里能投,先说说哪里不能投了。前几年城商行、农商行兴起了股份制改制潮,实体经济也包括房地产业的很多企业家或高净值个人纷纷投资到新兴的股份制银行。这有很多原因,实业家想进入金融业,自己直接开战业务有难度,但入股银行则很便捷;入股银行后,可以更好的为自己的实业服务;银行业的利润很丰厚。除了银行,还有小贷公司,还有些成立了金控集团。我们早年为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做重组咨询时,看到了投资银行是一门不错的生意。那么现在看来,则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下来政府一定会出台很多措施,限制民间的实业资金投入到金融,这一点很明确了,那是国有资金的事情了。民间做好实业,这个是本分。同时,机构间市场,例如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一定会慢慢降下来,回归到本源。 至于说做好实业所指的实业,我想我们下一次仔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