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证券日报 2018年12月10日 近日,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孙念瑞在2018中国民营企业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金融管理部门协调指导、地方推动、市场各方响应的化解股票质押风险体系机制初步建立,二级市场急跌踩踏风险得到控制,为下一步纾困工作创造了时间窗口。 孙念瑞表示,一行两会等相关监管部门正在积极梳理相关政策,打通政策“微循环”,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意识和能力,扩大对民营企业的有效金融供给,完善对民营企业的纾困政策措施,帮助民营企业摆脱困境。 孙念瑞表示,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证监会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分类施策。系统各派出机构坚持守土有责、分类施策,积极行动妥善解决大股东质押问题,防范化解上市公司风险。 在地方层面,各地政府纷纷行动,多种途径驰援上市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深圳、北京、浙江、广东、上海、厦门等多地政府出台方案,成立救助基金总规模逾千亿。 在市场层面,市场主体积极援助,筹资助力纾解质押风险。截至11月30日,已有31家证券公司完成协议签署,承诺出资规模累计达468亿元,其中18家证券公司的20只母计划及1只子计划已完成备案,实缴出资规模约341.41亿元。中国人寿发起设立保险业首只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专项产品,目标总规模200亿元。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首单纾困专项债券成功发行,合计规模18亿元。与此同时,私募基金等各市场机构也主动加入疏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困难的队伍,拟筹资规模超过千亿。 据孙念瑞介绍,金融部门通力合作、指导协调,市场主体通过协商展期、补充担保等措施,暂缓强平和违约处置,化解市场踩踏急跌风险。此外,减持新规政策、平仓机制、司法诉讼程序等也发挥了风险缓释作用。截至12月初,今年以来通过证券公司实际违约处置的质押股票金额仅为98亿元,日均仅4000万元,与股票市场日均数千亿交易规模相比,强制平仓对二级市场影响很小,股指震荡盘跌的态势得以扭转。 孙念瑞表示,在纾困和化解风险过程中,一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尊重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坚持一司一策,分类施策。该帮扶的帮扶,该出清的要坚决出清。对于受政策影响、应收账款拖累而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发挥穿针引线作用,帮助民营企业走出难关。三是坚持严守监管底线。对于部分控股股东在处置自身风险过程中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行为露头就打、从严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