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条例》奠定了碳市场法律制度基础:
昨日生态环境部就《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订稿)》征求意见。本次修订稿在 2019年 4月印发的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更新细化,承接了 2021年 1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大部分内容,填补了碳交易法律制度空白,后续生态环境部将持续推进《条例》立法的进程。
碳交易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在市场参与各方权责利、控排行业覆盖范围、配额总量及分配制度的规定上,《条例》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基本一致。新增细化有两个亮点:
1)首次提出“碳排放政府基金”,未来碳排放配额拍卖的收入,将会纳入国家碳排放交易基金管理,用于支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温室气体削减重点项目。
2)明确了处罚规定:重点控排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及数据违规处罚 5-20万元,清缴碳排放配额不足处罚 10-50万元;操纵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 100-1000万元等。总体来看,我国对控排单位违规的处罚力度较欧盟低,欧盟的碳排放配额缴纳不足的罚款高达每吨 100欧元,倒逼控排企业严格遵守碳排放总额限制,间接鼓励提高碳排放配额价格。
投资建议:目前,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已全面开展对接测试,今年 6月底前将上线交易。
碳市场定位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前期的制度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已逐步就绪。“十四五”期间,石化、建材、钢铁、有色、航空等行业将纳入碳市场,预计配额发放达 50亿吨,控排企业近万家,涵盖衍生品的交易规模可达 6000亿元人民币。
行业空间将从末端治污向前端减排扩展,看好环卫、垃圾焚烧、节能领域。随着政策预期逐步兑现,估值中枢将持续上移。继续推荐盈峰环境、ST 宏盛、瀚蓝环境、维尔利,关注高能环境、龙马环卫、碧水源。
风险提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具体规划推进或将慢于预期;通胀预期抬头,短期市场或面临调整风险,可能拖累环保板块表现。
8611c7f9-095f-493a-a139-48c16f59e45e.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