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每周一谈:我国碳市场年交易额百亿可期
第一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2225家重点排放单位仅覆盖发电行业,该范围将逐步扩大,最终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个高耗能行业。
2017年开始将建设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上议程,彼时已确定要将电力行业作为第一批纳入交易系统的行业。主要原因在于电力行业具有碳排放量数据统计相对方便、碳排放量较大、减排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
电力行业的年碳排放总量约40亿吨/年,全国碳市场第一批纳入的电力企业占到30亿吨以上,后续将纳入其他八大高耗能行业,预计碳排放总量将超过50亿吨/年。根据各试点的市场经验、行业特点,我们预计后续将率先纳入交易系统的行业主要有化工、水泥以及电解铝。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按照目前各试点30元/吨的平均价格,年度市场交易空间将达45亿元。而目前碳交易价格整体偏低,考虑到其他高耗能企业的纳入,“十四五”期间碳排放交易市场有望达到百亿规模。推荐关注光伏制造龙头企业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风电制造龙头金风科技、中材科技。
投资组合:隆基股份,宁德时代,国电南瑞,璞泰来,中材科技各20%。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新能源发电装机不及预期;材料价格下跌超预期;核电项目审批不达预期。
9da592d7-6702-4c66-b23f-038f6d46cb55.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