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氢能源产业链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中国氢能联盟战略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指出:“氢能保守估计在未来能源占比约 10%,氢能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带动形成 10万亿级新兴产业”。2020年 9月,财政部等五部委正式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示范期暂定为四年。示范期间,五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示范城市群应聚焦技术创新,找准应用场景,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为入围示范城市群名单,上海、北京、成都、大连、东莞、海南、山东等多地均出台了燃料电池相关产业链发展政策。目前国内氢能源及燃料电池电池产业链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推出以及各地氢燃料电池产业规划的推进,相关技术有望得到突破,规模化应用也将带来成本下降,加快氢能源商业化应用进程。
清洁能源发电+制氢,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本次论坛上《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 2020》正式发布。白皮书指出,脱碳成为本轮氢能产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可再生能源制氢有望在 2030年实现平价,在 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制氢规模有望达到 1亿吨,完善低碳清洁氢政策体系是氢能助力碳中和的关键。
目前我国弃风弃光问题依然存在,2020年全国弃风电量 166.1亿千瓦时,弃光电量 52.6亿千瓦时,按照亿华通招股说明书计算,若将其用于制氢,则可满足超 200万辆乘用车用氢需求,能够有效解决消纳问题,能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氢燃料电池发电”的组合,形成完整的储能解决方案。
车企布局加速,行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长城汽车宣布其氢能发展战略,目标在 2025年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亿华通发布公告称拟与丰田汽车合资设立燃料电池公司;现代汽车宣布在广州市广州开发区成立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在华建立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的全球汽车厂商。在我国“以奖代补”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重视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投入,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国产化和技术突破,带动成本快速下降,商业化应用进程提速。
14182689-9bd9-4032-8e4d-d1c67abb8d0f.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