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锐明技术加大商用车辅助驾驶投入,引入毫米波雷达解决盲区检测高级辅助驾驶在商用车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因为多数商用车的体积相对较大,盲区监测一直是行业痛点。公司之前在渣土等车辆上的方案主要依靠视觉识别的技术手段,但基于摄像头的数据采集在商用车,尤其是对于渣土车,长期工作于相对粉尘较多作业环境中,无法做到全天候监测。公司在 2020年建立了分级研发体系,同时加大了研发投入,运用毫米波雷达对方案进行了升级,解决驾驶安全场景中视频技术的在距离限制和能见度方面的天然缺陷。公司开展大型车辆的盲区监测场景下的毫米波雷达技术研究,为公司的解决方案打造出更多差异化优势。
鸿泉物联前装智能化业务取得突破,商用车辅助驾驶渗透率提升借智慧城市的推进,公司针对商用车的高级辅助驾驶之前主要集中在渣土车,以后装方式交付。2020年公司智能化产品在前装主机厂实现批量安装,全年实现销售额 3801万元。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1200万元,前装辅助驾驶业务持续向好。公司在 2020年成立中央研究院,将前沿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分离,有利于技术进步。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带 V2X功能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EB 产品的测试或小批量安装,ADAS 支持的功能有望持续扩展。
从辅助驾驶迈向无人驾驶,商用车在特定场景有望率先落地1)商用车无人驾驶需求出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适龄集卡司机减少,港口集卡司机成本将进一步增加,港口对于无人集卡的付费意愿有望加强,整体市场规模趋于扩张,闭合的场景和规范的线路降低自动驾驶落地难度。2)市场规模。我国非自动化港口年吞吐量超过2.5亿TEU,成本大约为 20元/TEU,根据测算我国商用车集卡水平运输市场容量约为 50亿;3)已有多个港口开展试运行。2018年开始,以主线科技、畅行智能和西井科技在天津港、宁波港和深圳港等港口陆续开展无人驾驶集卡试运行,2020年斯年智驾等新兴玩家紧随其后和港口、主机厂在无人驾驶集卡领域开展合作。我们认为,短期看商用车辅助驾驶系统渗透率持续提升,长期来看,商用车有望在特定场景,如:港口,率先实现无人驾驶。
6d1e0ebd-9bc2-4c38-871b-77387c767e47.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