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1、制造业投资的修复本身具有滞后性。从上市制造业企业资本开支数据来看,其同比增速自 2020年二季度见底,今年一季度的两年复合增速已出现显著攀升。考虑到资本开支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之间,通常存在 1-2个季度的时滞,可以说中国制造业投资的先行指标已经出现上行信号。从工业总资产增速对制造业投资约 4个月的领先性来看,预计制造业投资在今年二季度中后期会明显上行。
2、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影响企业投资信心。2009年“四万亿”刺激政策后,企业于 2010年大举扩张投资,到 2012年由于经济动能下滑,工业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可谓殷鉴不远。随着欧美疫苗接种的加速推进,中国出口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持续,是制造业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的一环。此外,“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硬性目标下,高碳产能的退出以及清洁能源相关投资百亿级的增长均可预见,但目前对于其实现路径缺乏细化部署,甚至在执行层面有政策有层层加码的趋向,亦可能造成部分企业现阶段不敢贸然投资。
3、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影响制造业盈利能力。一方面,本轮出口外需主要对偏中上游的装备制造业产生拉动,而对下游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拉动效果不明显,其本身生产扩张就较为有限;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经由景气较高的中游行业向下游传导较多,会进一步削弱下游企业盈利。从 4月统计局 PMI 指标中已经开始看到原材料采购周期延长对制造业生产的负面影响。考虑到下游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民营企业占比更高,本轮大宗商品涨价对制造业投资信心的影响不容忽视。
综上,我们认为本轮中国制造业投资滞后修复的路径是明确的,制造业企业资本开支和资产扩张均已出现制造业投资上行的信号。不过,近年来制造业企业投资对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更加敏感,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演进,碳达峰碳中和细化政策的加快落地,对增强制造业企业的投资信心会大有裨益。尽管我们对所谓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持谨慎态度,但工业原材料价格暴涨仍然成为制约当前制造业投资潜能释放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政策上积极研究应对方案。
11c24a92-af95-473b-86f8-557e286b004f.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