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交所召开创业板发审委、保荐制度座谈会,业界人士呼吁
尽快明确创业板与中小板界限
创业板定位、行业专家的作用和对券商的监管措施成焦点
中国证监会修改《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出台后,立即引发业界讨论。4月23日,深交所主持召开了创业板发审委、保荐制度座谈会,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副总经理张颖及创业板小组出席会议,券商、创投、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代表等业界人士踊跃发言,就修改意见进行了更加详细、具体的探讨,其中创业板定位、发审委行业专家的作用和对券商的监管措施成为讨论焦点。
应明确创业板与中小板界限
目前,已有数百家企业在中小板排队等待过会。创业板大幕拉开后,不少企业和券商心态发生变化,陷入继续等待还是"转投"创业板的困惑之中。中信建投投行部副总经理徐涛在座谈会上提出这一疑问:"有些在排队的企业想转创业板,但我们无法建议企业应该上创业板还是继续等待中小板,希望能够尽快明确。"
创业板与中小板的界定划分再次被重提。海通证券(600837)研究所所长助理路颖介绍,目前高新技术行业、产业变革行业也感觉中小板、创业板界限划分不清晰,操作时可能会引发不便。
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认为,创业板的界定直接影响到审核理念和保荐理念。他认为,主板主要看重资产规模和成长性,创业板应该着眼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未来成长",应该更多地从成长性考虑企业是否适合上创业板,在保荐、发行、上市规则制定时尽量符合创业板的特点。
行业专家应侧重于咨询培训
对此次发审委引入的10名专家,与会人士进行了热烈讨论。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邓建新建议,主管部门应有吸引行业专家的专家库,有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但发审委还是应该以会计、法律等方面专家为主,行业专家为辅。
平安证券董事总经理龚寒汀表示疑惑:"行业专家究竟是作为咨询委员会,还是作为有表决的的委员,值得商榷。行业专家委员能不能了解要审核的企业,能不能涵盖创业板所有的行业呢?"
联合证券投行副总监黎海祥介绍,中小板涉及到很多细分行业,创业板更加如此,许多企业就是全国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一些企业的新模式甚至没有先例,无法考量它能不能持续,发审委的行业专家怎么去否决企业、赞成企业,都可能导致企业不服。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处长李文雷建议,发审委应该培养复合型人才,除了了解金融投资和企业管理,还要了解相关技术。
持续督导期延长加强券商责任
此次修改意见,并没有对保荐制度有太大变动,较为突出的就是延长券商对企业的持续督导期。多数券商对这一修改表示了拥护,认为这一措施加强了券商的责任心,有助于创业板的良好预期,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券商"免责"建议。
安信证券总裁助理陈若愚表示:"如果企业出现重大违法违规,但保荐代表人及时进行了披露,做了充分沟通,管理层是否可以考虑相对比较明确的责任划分,类似注册会计师一样,只要履行了必备程序,就可以明确免责。"
申银万国投资总部执行总经理王海峰认为,创业板企业都是细分市场,相关的技术变革非常快,业绩容易出现大幅波动,保荐机构很难把握,管理层应该考虑到市场原因,只要信息披露到位,应对保荐代表人、保荐机构放宽处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