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明阳智能宣布进军光伏领域,异质结电池再添新玩家。5月 12日明阳智能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宣布投资年产 5GW 光伏高效电池和 5GW 光伏高效组件项目,投资金额为 30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 5年。预计分三期投资,第一期投资金额为 6亿元,2021年、2022、2025分别完成完成一期 1GW,二期 1GW,三期 3GW 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建设。
N 型路线已基本确立,异质结技术可能成为光伏行业下一个风口。光伏产业链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本质是技术驱动降本提效。目前单晶替代多晶技术路线已经基本完成,P 型电池提效进度放缓,N 型电池效率提升潜力大。展望未来,光伏行业最值得期待的变革在于电池环节将由 P 型电池转向 N 型电池,其中异质结工艺结构简单、工艺温度低、效率高、无电致诱导衰减等缺点,降本潜力大,最有可能成为光伏行业下一个大风口。
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大规模产业化见曙光。异质结电池早在 1990年就由日本三洋公司成功开发,距今已经三十年,当时的转换效率为14.5%,2015年,异质结专利到期,技术壁垒消除,国内外领先的光伏企业开始大力发展和推广异质结技术,当前异质结电池量产效率普遍已在 24%以上,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通威异质结电池量产效率达到了25.18%、安徽华晟达24.73%、爱康科技24.59%、东方日升24.55%。
异质结效率的快速提升吸引了行业关注的目光,2020年,各企业宣布的 HIT 产能规划达到 27.75GW,目前已建成的 HIT 产能在 3-5GW,根据 CPIA 预测,HIT 的市场份额将从 2020年的 3%增加至 2025年的20%左右,大规模产业化蓄势待发。
降本提效路径明确,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020年,异质结电池的单瓦成本约为 0.95元,从成本结构拆分来看,硅片依然是成本的大头,占比约为 47.1%,其次是浆料、设备折旧和靶材,占比分别为 24.3%,11%和 4.4%。因此异质结电池的降本路径主要包括四条路线,一是硅片减薄降低硅料耗量从而节约成本。二是降低银浆和靶材等耗材单位使用量,加强银浆和靶材的国产化进程。三是加速异质结制造设备的全国产化进程,提升设备单位时间的产能,降低单瓦设备投资。四是通过效率提升来降低单瓦成本。预计 2021年异质结电池的单瓦成本能够降低到 0.8元以下,竞争能力显著提升。
投资建议:光伏行业几乎每隔 2-3年就会有一次技术迭代,而电池转换效率是最关键的指标,随着 PERC 的效率挖掘逐步接近 24.5%的效率极限,异质结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光伏电池的革命性技术,其效率更高,工艺更简单,能耗更低,长期来看代表未来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
建议关注异质结电池制造企业通威股份,爱康科技、明阳智能;异质结设备生产厂家迈为股份,捷佳伟创。
b8453ed7-4b8e-46be-a8e7-471e8e289927.pd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